•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以市场化改革打开下一步发展新空间
  • 收入分配改革
    不能没有民众的参与
  • 尽快将基金发行与基金公司组建市场化
  • 成就斐然 招行私人银行变身“领跑者”
  • 为使增长不含水分调结构有细微变化
  •  
    2012年12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以市场化改革打开下一步发展新空间
    收入分配改革
    不能没有民众的参与
    尽快将基金发行与基金公司组建市场化
    成就斐然 招行私人银行变身“领跑者”
    为使增长不含水分调结构有细微变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尽快将基金发行与基金公司组建市场化
    2012-12-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宁远

      ——关于救市的话题之七

      ⊙陈宁远

      

      20多年来,中国证券市场行政干预的手段是比较多的,但这毕竟不是市场的力量。与市场本身发动行情的力量相比,行政力量推动的波动(无论是上行泡沫的控制、还是下跌之中的助长人气)是不自然的,常常还会和政策所期待的效果相反,在短期内加大市场非理性的波动,长期看更会加大市场的非理性行为,让投资人产生用脚投票的冲动。

      要求发挥股市的基石投资人、价值投资人和长期投资人作用并被寄予厚望的沪深股市基金机构,就呈现这样的状况。何以在沪深股市会产生基金的操作短期化行为呢?原因当然可罗列出很多,但核心的问题肯定只有一点,即中国的基金公司不是市场竞争自然产生的“专家”理财,而是核准制下的结果。

      从一开始中国的基金公司就有严格的身份论证。即便A股市场民间有高手,但作为基金公司的发起人,这样的高手是不入监管法眼的。早期第一批基金公司甚至都像是证券公司的孩子。中国的基金公司,有国资的,有中外合资的,但没有从市场搏杀出来的民营公司(那些市场民营的弄潮儿不得已只能去做不合法的代客理财,现在想阳光化,还必须通过信托公司发行私募,凭空多了一道信托管理费),这样核准身份而产生的基金公司,其生存发展靠行政力量推动,和市场的节拍本来就不是一回事情,不可能主动去研究、开发和热爱市场,又怎么可能成为市场的基石、崇尚价值投资并成为长期投资者呢?更不会对投资基金的投资人负责。

      因为即使在最为正常的市场情况下,基金公司发行基金产品和基金持有人的盈利模式也是冲突的,尤其中国主力发行的基金都是公募基金,是以提取固定管理费率为主的基金公司。这种基金公司的盈利不是以投资业绩而以规模取胜。这样的基金公司怎么可能以市场为导向,以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为第一呢?

      因为基金发行(IPO)不是按照市场节奏而是按照监管层的要求进行的。只有监管层同意,基金公司才可以发行基金产品,而且发行规模越大,管理费就越高,这样的基金公司眼里怎么可能有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呢?唯一会考虑基金持有人的也就是在基金销售的时候了,而这也有诸多忽悠。比如打造一个品牌基金经理人,用一堆其他基金的资本保证一只品牌基金冲上排行榜,来证明公司的理财产品出众。中国的基金公司绝大多数都是这么做的,这是每到年底就会开始的游戏,叫净值排行。不过是有的在这场游戏里名声响亮些,有的差些。但这样的净值排行游戏,首要考虑的绝不是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也根本做不到监管层要求的机构在市场上应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A股市场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影响深远的市场。围绕着沪深两大交易所,业已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经济机构的交合体。这里有几千家上市公司,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行业,同时也集中差不多当下中国最优秀的国有企业和数量较大、质量较好的民企;这个交合体还养活了差不多100家证券公司,70家基金公司,这可能还不是中国虚拟经济最大的板块(比之国债市场稍小),但肯定是中国影响范围、涉及范围最大的虚拟经济板块,因为有上亿散户在其中投资,这个巨大散户群体有说不完的辛酸苦辣。

      但他们的辛酸苦辣似乎还不为人理解,因为有不少强调机构对市场作用的专家,始终认为沪深市场的不理性是由于散户过多造成的。但他们没有想过,假如没有这些散户貌似不理性的亏钱,没有他们这20年来的辛酸苦辣,中国怎么可能有几千家上市公司?100多家大小不一的证券公司和70多家基金公司靠什么生存?

      无疑,A股市场的发展是迅速的,市场的力量正在显现。而要使这个市场能健康发展,要使机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就需要在制度上保证进入这个市场的所有机构,是市场平等运行的结果,市场准入的门槛自然应该有,不过这个有,是数量上的,是公开的,是一视同仁的,而不是因为某种身份性质可以优先。

      正与呼吁新股IPO要市场化一样,基金是不是也该按照市场的节奏来发行?遇到行情不振时,发行机构或者发起人,完全可以在小范围和投资人沟通。这样就不会出现当行情低迷时,监管层加大基金发行的力度,在市场上却遭遇到基金产品销售不利,基金甚至得另外想办法才能达到基金成立的标准的情形了。

      总之,要在A股市场发挥机构的领导者地位,就必须将基金发行、基金公司的组建完全市场化。要不然,那些仰仗监管层单一审批的基金发起人,是不会融入市场的,也不会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更不会为基金持有人负责。

      (作者系独立市场观察人士,知名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