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首支国家级
    农业产业基金成立
  • 浦东新区商业保理试点启动
    八家公司将获批
  •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人民币汇改切勿忽视“有管理”
  • 遗产税试点传闻再起 保险公司屡签天价保单
  • 明年信贷“稳”中有增 直接融资比重望继续提高
  • 券商在债市
    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 中国“美丽乡村”安吉
    在沪举办投融资恳谈会
  •  
    2012年12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首支国家级
    农业产业基金成立
    浦东新区商业保理试点启动
    八家公司将获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人民币汇改切勿忽视“有管理”
    遗产税试点传闻再起 保险公司屡签天价保单
    明年信贷“稳”中有增 直接融资比重望继续提高
    券商在债市
    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中国“美丽乡村”安吉
    在沪举办投融资恳谈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遗产税试点传闻再起 保险公司屡签天价保单
    2012-12-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铃 ○编辑 孙忠

      

      深圳或将试点开征遗产税的传闻再起,作为国际通行的避税工具,寿险保单的购买热情被一夜激发。据保险业人士透露,近日来保险公司屡签天价保单,不少私营业主成为保险公司的“座上宾”,避税成了他们投保的主要动机。

      作为改革前沿的深圳市日前提出十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思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试征遗产税的建议。尽管这一提议目前尚未到实质阶段,但却引起了不少企业主的注意。多家保险公司反映,前去咨询“保险能否避税”的企业主明显增多。

      来自市场一线的消息称,就在传出深圳或将试点开征遗产税后不久,当地市场就出现了一张趸交保费1.03亿元、一张年缴保费2680万元(3年期)的巨额保单。“听说,其中一张保单的投保人,就是奔着避税去的。”

      诚然,在成熟的海外保险市场,有现金价值的寿险保单往往会成为不少富豪的避税工具,不计入应征遗产税内。也正是这一国际惯例,让国内不少企业主想到了利用保险进行合理避税。同时也让国内保险机构找到了寿险产品的一大卖点,“我们现在向客户介绍保险产品时,都会提到未来可能开征遗产税的政策变化。”一家保险机构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

      但需要提醒企业主的是,由于试证遗产税的说法目前只是建议,尚未到实质阶段,因此在投保时仍应以个人实际保障需求为主。不少专家认为,从目前的经济大环境来看,我国短期内推行遗产税的可能性并不大。

      可以说,在今时今日就主要以规避遗产税的说法来推动天价富人险的销售,名义上是未雨绸缪,但更多的是一个噱头。

      而除避税之外,不少保险营销员会告诉各企业主:“保险还能避债。”对此,上海法律界一位资深律师表示,对于保险是否能够避债,目前国内法律界还存在争议。由于国内目前在个人破产法律法规上存在空白,因此保险时常被视为避债的一种工具。

      不过,在一种情况下发生的保险金,是受法律保护,可作为避债手段的。一位保险专家解读说,指定受益人的人身保险产品,通常具有资产保全的功能,可以作为避债工具。但如果保单上没有指定受益人或是法定受益人,在这种情况下,保单将不可作为避债之用,而被视为偿债资金。

      撇开“开征遗产税”这个噱头而言,“富人险”其实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关键在于保险公司有没有了解到中国富人们真正的需求所在。

      一项针对“高端中产人群”的市场调查表明,富人最大的关注点集中在:子女教育需求、预防疾病、照顾父母。就健康和教育保障而言,他们对保险的要求也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担忧通货膨胀造成保障的缩水,担心今天购买的保障,伴随着年纪的增长,在未来可能就不够了,希望能够拥有不断增长的保障。

      也就是说,高保障才是中国富人真正之所需。另外,富人们每年投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更多钱在保险公司,保险额度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得到与普通人群有所差异的“高附加值服务”,让自己投下的保费“更值钱”。这在一部分新推的富人险中已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