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山寨”的告别时刻
  • 从何着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
  • 最大力度发挥宏观经济政策
    逆周期调节功能
  • 安倍:前度刘郎今又来
  • 博弈的关键点
  • 股市改革新政到了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头
  •  
    2012年12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山寨”的告别时刻
    从何着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
    最大力度发挥宏观经济政策
    逆周期调节功能
    安倍:前度刘郎今又来
    博弈的关键点
    股市改革新政到了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山寨”的告别时刻
    2012-12-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蔡恩泽

      蔡恩泽

      深圳华强北商业街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首度公开回应“年底华强北空铺潮加剧”现象,证实了华强北的空置率确实处于“历史最高位”。曾“一铺难求”、租金惊人的华强北,正经历萧条冷落的寒冬。

      追溯源头,尽人皆知的“山寨”一词,最早即源于华强北商业街生产的低端手机。作为亚洲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中心,这里曾云集了2000多家与手机相关的商铺,通过低成本模仿主流手机产品的外观或部分功能,制造出大量廉价低端手机,销往国内乃至出口世界各地。华强北也因“山寨”手机卖场扎堆而被戏称为“山寨一条街”。

      从客观上讲,山寨的出现,使囊中羞涩的人也可以共享相对高端的科技。市场就是猎物,山寨的优势在于其敏锐的嗅觉,能与市场快速对接。市场上永远都有创新和突破的空间,及时和市场沟通,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心理,挖掘新的卖点,就是商机,就是利润。

      可是,没有知识产权、靠模仿过日子的商业另类终究难以长期维持。山寨手机尽管曾红火一时,但山大王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的好日子已然到了头。山寨手机走向没落,给中国制造接通了一个颇具警示意义的信号。

      山寨手机可谓是中国模仿制造之集大成者:一辆微型轿车模型,翻过身来就是一部带着摄像头的触摸屏手机,“车灯”里还隐藏着一支手写笔;一款有着早年“砖头”风格的手机,天线能在瞬间释放出强大的电流,而与电警棍一样具有防身效果;一颗“手雷”握在手里,周围的人唯恐避之不及,掰开一看,却是虚惊一场,原来是部手雷式手机。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不少中国企业习惯于模仿,他们从美国、欧盟和日本买来生产线,或以股权换技术,却没有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尽管技术创新一直挂在嘴上,甚至像烟花爆竹一样地每年都被眼花缭乱地燃放,但从来都是过眼烟云。

      由于浮躁,哪家企业赚了钱,同类企业便一哄而起,竞相仿造,真像雨后春笋般从地下冒出来。由于浮躁,中国企业家静不下心来创新,特别是很少下工夫创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中国品牌是广告“炸”出来的,是网点“铺”出来的,是价格“杀”出来的,是花样“翻”出来的。

      跳出“山寨”看山寨,虽说中国制造已成世界工厂的代名词,但底气不足,从事的主要是低级产品和加工业,有人曾以雄踞世界酒瓶盖生产总量第一为豪,可其优势仅仅在于廉价的劳动成本。

      山寨无名分,而盗版又凸显了非常严重的道德问题,有损国格。从长远利益看,山寨不仅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扼杀中国人的创新精神,长此以往,我们不仅会失去原创力的“造血功能”,在国际大家庭中也难有话语权。我国DVD产业就因这个致命的软肋而遭遇毁灭性的打击。我国DVD产量占全球市场的80%,但国产品牌已全军覆没,都在为国外品牌做代工,击垮中国DVD产业的只是一纸专利。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山寨”已成中国制造对抗现代商业游戏规则的土围子,成了中国制造进取心的绊脚石,成了中国制造创造力的囚笼。中国制造要真正有出息,必须走出“山寨”,挺进创新,努力打造民族品牌。

      走出“山寨”,挺进创新,需要重振雄风的信心。而中国制造要坚定信念,上下齐心合力,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心态比资金、技术更重要,人文环境比物质资源更重要,理性、客观、辩证的精神支柱和思维方式比一轮又一轮的商机更重要。

      要走出“山寨”,企业得升级,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得多一点杂交思维,尽力拓展中国特色的品牌文化。

      中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生存和死亡的抉择,珠三角地区大批中小企业正在徘徊中,升级难,而不升级是死,与其坐而待毙,不如断臂求生。在庞大的国际专利系列中,中国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这说明中国在制造业技术创新方面成就不大,制造工业依然仅仅是个典型的装配工业而已。对于处在产业链的下游“有规模、没效益”的中国制造来说,加大研发领域投资,研发核心技术才是摆脱高昂专利费困扰的唯一道路。

      大多数成功的新产品创意都来自于杂交,MP3 +大硬盘 = iPod,苹果公司把MP3和超大的存储空间结合起来,创造出了风靡全球的iPod。苹果在耐克的跑鞋中插入了一个芯片,用来记录跑步的步频,并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用户的iPod nano上。这样,用户就可以随时知道自己跑步的距离以及消耗的热量。

      在当今国际市场上,几乎每个知名的品牌都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较之产品,吸附在产品上的文化元素,其生命要长得多。因此,中国制造的品牌设计一定要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中国元素,将现代和文化遗产结合起来进行充分定位,并要把握将要发生的前瞻性趋势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

      有了创新,有了知识产权,有了品牌,加上企业灵敏的市场嗅觉,中国制造才有机会赢得一片崭新的天地。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财经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