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销售公司组建成风存隐忧
仅今年下半年以来,就有近百支队伍、数十亿资金磨刀霍霍,准备筹建保险中介机构,其中近半数都是专属销售公司。
⊙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正掀起“产销分离”革命的中国保险业,俨然成了各方资本逐利的乐园。本报从相关渠道获悉,仅今年下半年以来,就有近百支队伍、数十亿资金磨刀霍霍,准备筹建保险中介机构,其中近半数都是专属销售公司。
专属销售公司组建成风的背后,是保险公司以求改变现有营销模式、突破经营困境的动力使然。然而,模糊的定位及盈利模式却招来了市场对这一新兴保险主体“换汤不换药”、“昙花一现”的一片质疑声。
中介扎堆盼“牌照”
从机构数量上来看,保险中介行业已经庞大到令外界难以想象:其中仅专业保险中介就已多达2500余家。即便如此,这个行业的扩容速度依旧加速前进。
近日,一张有关待筹保险中介机构的名单流传于保险业高层圈内。本报记者辗转获悉,名单上的公司包括:天平保险销售、泛华时代保险销售、长安保险销售、融汇保险销售、华鑫保险销售、润维汽车保险销售、盛世合众保险销售、盈众保险销售、邦瑞保险销售、中煤联合保险销售、保网保险公估、永保保险代理、美臣保险经纪、国投保险经纪等近百家。
我们不妨算一笔账:以目前新设专业保险中介最低初始资本金5000万来计算,至少有数十亿资本,正在争相涌入保险中介市场。而从长长的一连串名字中,记者采访发现,近半数为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的专属保险销售公司。
资本急涌保险中介业的冲动,源于保监会吹响的“产销分离”革命号角。2010年10月,保监会下发《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鼓励保险公司投资设立专属保险销售公司,进行营销模式创新。所谓产销分离,顾名思义是指:保险公司将销售外包给专业保险中介。“之后,保监会选择了浙江、湖北两个地区作为产销分离的试点。”业内人士透露称。
在此背景下,资本蜂拥保险中介的序幕由此拉开。保险公司在抢设专属保险销售公司上,表现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创新还是“换汤不换药”?
其实早在七八年之前,就有一家中资寿险公司在重庆和云南进行过专属保险销售公司的试点,当时轰动一时,可惜亏损严重、无疾而终。因有鲜活又残酷的前车之鉴,业内对于专属保险销售公司的组建成风褒贬不一。
有学者认为,此创新模式在美国盛行一时,未来也可能成为中国保险销售的主流模式,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设立专属保险销售公司的机会,对原先的营销系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迈向更市场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
但有质疑者提出,中国目前的专属保险销售公司多由保险公司出资发起,而美国则由不属于保险公司的第三方资本发起组建。相较之下,国内的模式只不过是保险公司将原来的销售部门分离出来成立销售公司,有“换汤不换药”之嫌。
一家已经成立保险销售公司的某中资保险公司高管坦言,“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国内已有十多家保险公司先后组建了专属销售公司,但没有一家能够站出来表示,已经找到了成功的战略定位,无论是经营还是盈利模式,现在都很模糊。”
他说,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由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的专属保险销售公司,容易与股东险企挂钩较深,能否改善以往的营销陋习,跳出原来的经营格局,这些都有待时间的检验。“我个人认为,在定位模糊的情况下,专属保险销售公司的迅速扩容,对保险资本的消耗可能会大于短期的正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