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行业酝酿反转看好重稀土
    公司兼并整合意欲抄大底
  • 昆明产投疑似暗助昆股交投
    吴鸣霄“孤掌”难翻重组方案
  • 高比例高溢价回购股份
    两中小板公司力挺股价
  • 约定购回式交易修规甫定
    上海新梅二股东急切尝鲜
  •  
    2012年12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公 司
    行业酝酿反转看好重稀土
    公司兼并整合意欲抄大底
    昆明产投疑似暗助昆股交投
    吴鸣霄“孤掌”难翻重组方案
    高比例高溢价回购股份
    两中小板公司力挺股价
    约定购回式交易修规甫定
    上海新梅二股东急切尝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昆明产投疑似暗助昆股交投
    吴鸣霄“孤掌”难翻重组方案
    2012-12-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炯业 ○编辑 孙放

      

      备受关注的ST沪科重组方案顺利通过,此前“咄咄逼人”的昆明产投最终选择与昆明交投站在“同一战线”,投出关键性的赞成票,而这一切回头来看颇值得玩味。昆明产投与昆明交投是否为了确保方案通过,在上演“明分暗合”的大戏,局外人不得而知,不过作为局内人的“反对派”股东吴鸣霄方面已表示,对昆明产投是否属于关联方,而应回避投票存疑。

      

      吴鸣霄“孤掌难鸣” 投票结果一边倒

      ST沪科今日公告称,结合网络投票与现场投票,公司股东大会合计审议的15个议案全部通过,重组方案由此顺利通过。

      这一结果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昨日,ST沪科股东大会如期在上海举行,虽然会议地点位于城郊的世茂佘山艾美酒店,但现场仍座无虚席,昆明交投,昆明产投等主要股东悉数到场,此外还有投资公司多年的老股民以及中信证券等机构。

      本次股东大会共审议调整后的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选举新董事、债务清偿协议等15个议案,而各方关注的焦点就在资产重组能否通过。

      会议由ST沪科总经理蒋炜主持,在宣读完成所有需表决的议案后,便到了股东提问环节。公司最大个人股东吴鸣霄委托的代理人首先提出多个问题,主要是围绕拟注入资产(昆明基础)为何估值过高,资产账面价值前后为何相差较大等。对此,蒋炜等解答称:在估值方面,昆明基础仅评估了已签订的合同未来折现的价值,并未包括有政府已规划给公司但未签订合同的价值,故不应存在高估;在账面价值差异方面,则属于合并口径范畴。

      戏剧性的是,在表决环节,虽然现场所有议案赞成票数高达85%以上,但在绝大多数议案中始终有1000余万股的反对票,十分显眼。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反对票正是有着“最牛散户”之称的吴鸣霄所投,显然其对该重组方案并不满意。

      有意思的是,拥有较大发言权的昆明产投,这次表露出了与ST沪科第一大股东昆明交投“同一战线”的态度,对所有议案均投以赞成票。这与其此前在ST沪科股权拍卖会上所表现的站在昆明交投“对立面”的态度截然相反。

      昆明产投相关人士还表示,“我们认同ST沪科重组方案,只要有利于公司发展,利于股东利益,我们都将投赞成票。”

      有了昆明产投关键性的支持,昆明交投需回避表决的重大资产重组等议案最终均获通过。

      

      昆明产投昆明交投“明分暗合”秀大戏?

      虽然ST沪科重组方案由此顺利通过,回头来看一切颇值得玩味。细细品味从拍卖会上的“敌意”到如今股东大会的“同一战线”,昆明交投与昆明产投,作为同属昆明国资的“两兄弟”,是否在上演一出“明分暗合”的大戏呢?

      11月27日,ST沪科原大股东史佩欣所持2801万股股权拍卖现场,本已为昆明交投“量身定制”的股权拍卖,中途却杀出“程咬金”——昆明产投,双方经过几十轮竞价,最终均以较ST沪科当时市价溢价逾30%拍下部分股权,其中昆明交投拍得1211万股,由此巩固了大股东之位,而昆明产投拍得1590万股,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此后,昆明产投又在二级市场对ST沪科继续增持,使总持股比例触及5%的举牌线,似有咄咄逼人之势。

      然而,市场感到疑惑的是,昆明交投与昆明产投均处昆明市国资委旗下,此番“兄弟阋墙”本来完全可以内部协调。而更令人费解的是,如今在股东大会上,昆明产投却又态度大变,站到了昆明交投一边。回头来看,它们似乎是在上演一出“明分暗合”的大戏。

      但为何要如此煞费苦心呢?首先,ST沪科主要股东中,作为“反对派”的吴鸣霄持股量较大,昆明国资方面或担心重组方案被否。以押宝“重组股”著称的吴鸣霄在2007年8月通过拍卖竞购的方式购得ST沪科1049万股,尽管ST沪科此后重组进程一波三折,但吴鸣霄在经营决策方面与上市公司并未出现太大分歧。不过,自从昆明交投接手ST沪科后,吴鸣霄就开始有了“意见”。今年6月份,吴鸣霄在两次股东大会上的合计13项议案中,均投反对票,昨日的股东大会上也是如此。由此,昆明产投当初拍下的1590万股,对本次股东大会的表决至关重要。假设这1590万股被吴鸣霄方面拍下,那么重组方案过关难度将大增。在此背景下,可以猜想,在昆明交投需要回避的关键性投票中,昆明国资方面不能没有“自己人”,由此才有了昆明产投的强势介入。

      但为何昆明产投要先表露出对昆明交投的“敌意”呢?这或许是因为,昆明产投的角色较为尴尬。由于其与昆明交投同属昆明国资委,如有利益一致的倾向则可能被认定为关联方,如果是这样,则昆明产投也须回避表决。

      据查,上交所上市规则明确指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上市公司的关联法人,其中就包括“直接或者间接控制上市公司的法人所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除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规则更进一步指出,证监会、上交所或上市公司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认定的其他与上市公司有特殊关系,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利益对其倾斜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认定为上市公司关联方。

      由此来看,或是为“掩人耳目”,才上演了一出“明分暗合”的大戏。对此,吴鸣霄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昆明产投是否属于关联方我们也存在很大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