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专 版
  • A3:公司·热点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纵深
  • A6:公司·动向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专题
  • T3:汽车周刊 专题
  • T4:汽车周刊 新闻
  • T5:汽车周刊 新闻
  • T6:汽车周刊 综合
  • T7:汽车周刊 专题
  • T8:汽车周刊 数据
  • 百亿并购基金再入前海
  • 政策东风、团队积淀与需求爆发 火热十日 解密基金2012年底创新风暴
  • 美财政悬崖谈判白热化
    QDII基金年末“求稳”
  • 理财超市
  • QE4席卷全球
    人民币波动无碍理财收益
  •  
    2012年12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财富管理
    百亿并购基金再入前海
    政策东风、团队积淀与需求爆发 火热十日 解密基金2012年底创新风暴
    美财政悬崖谈判白热化
    QDII基金年末“求稳”
    理财超市
    QE4席卷全球
    人民币波动无碍理财收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政策东风、团队积淀与需求爆发 火热十日 解密基金2012年底创新风暴
    2012-12-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2年12月份的头半个月,俨然成为基金创新的“尖峰时刻”,从债券ETF到跨国ETF、再到黄金ETF,10天内监管层受理了三批重大产品创新。与此同时,以汇添富“添富快线”和华宝兴业为代表的“T+0”类货币基金产品也接踵面世。毫无疑问,这是过去十年基金行业创新最为火热的十天。

      ⊙记者 周宏 ○编辑 于勇

      

      “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新驱动力”

      

      是什么驱动了基金行业这轮创新热潮?

      基金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或许是铸成此轮基金创新的最大时代背景。从2010年起,基金行业进入了传统权益类产品急剧萎缩的“整固期”,偏股基金面临发行困难、发行成本攀高、绝对收益下降、客户体验恶化的艰难现实,迫使着基金行业内的诸多机构另寻新路。

      与此同时,在新一轮固定收益产品的竞争大潮中,基金行业的优势不再,尤其是基金公司的传统固定收益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风险相对较高,与信托产品相比整体收益不如,在诸多风险暂时被掩盖的“固定高收益”产品面前,基金行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由此,在经过两年的徘徊后,创新逐步上升为基金行业重寻发展的主要路线。自2012年开始,基金行业开始明显的“创新驱动”发展路线。创新的方向,基本锁定在基金最擅长的泛证券交易的平台上,以“跨平台”和“高流动性”为主要特点,以ETF类交易工具型产品为主要突破口,衍生出一系列行业突破。

      从年初开始,从跨交易所的沪深300ETF开始,到年末的三轮ETF新产品初步亮相,ETF的产品方案上已经实现了跨不同交易所、跨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市、跨不同国家交易所、跨交易所与商品市场等逐次由简到繁的创新步骤。与此同时,围绕着场内保证金,货币基金也出现了创新的变化。而这都是基金行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长找到的发展突破口。

      “2012年,基金行业已经度过了以单纯的投资能力为驱动的发展阶段,而转而进入以创新驱动的时代。”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日前在内部演讲中如此注解这轮创新的背景。

      

      “没有监管层的支持,创新是做不成的”

      而在这轮创新的过程中,监管层的支持和推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几乎所有受访的创新基金公司都会称,“没有监管层的支持,创新是做不成的”。

      从技术层面上看,几乎每一个重大的产品创新都涉及清算、交易系统的测试和修改,有些系统的测试修改甚至是带有全市场特征的。

      “我们的产品创新,不仅是公司层面的系统修改和测试,也涉及交易所和公司,甚至交易所和交易所之间的测试,这才是创新中真正耗时的一个环节。”一些公司的产品创新人士表示。

      而从法规层面,从风控层面,需要调整的环节更不止一些。一个创新产品背后,往往是多个环节的协调、多个层面的制度突破,仅仅依靠公司个体、要完成这点难度又何其大也。因此,可以看出,监管层、证券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皆为了此轮创新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正是他们的行动迅速、有力推动、积极协调成为不少产品能够较快完成创新进展,作出重大突破。

      而回头看,几乎每一个重大产品创新背后,也皆顺应了某个重要的政策导向。国债ETF背后是国债衍生品大发展、黄金ETF的产品背后是“藏金于民”,沪深300ETF则呼应了近几年最重大的创新之一——股指期货。不能不说,此轮创新背后有“政策之手”的推动和鼓励。

      

      “产品逻辑必须积淀”

      当然,作为创新的主体,基金公司肯定是产品创新中最为关键、积极、生动的一个群体。2012年井喷背后,是一批基金创新团队持续的努力和积淀的体现,是一批公司创新信念和人力物力投入的体现。

      一位年内参与创新的公司老总透露,一个ETF产品创新,从白手起家到系统完成,仅硬件的投入往往都在300万上下。此外在方案修改上、在人力配备上的时间则更为漫长。国泰黄金ETF的方案形成时间长达4年,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方案接近5年,每一个创新产品的背后,是可能不止一代基金管理团队的持续投入。

      此外,更深层次的功夫下在“文章”之外。产品的真正内涵是什么,运作的核心风险点又何在,如何筹划系统、方案,如何推动政策、市场、基金创新能力的三个要素最大程度匹配,创新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同时也是一部“谋篇布局”的大文章。

      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今年年内的几个重要创新方案集中在业内少数几家公司身上, 国泰基金一家包揽了首只国债ETF产品、跨国ETF和黄金ETF等3个产品的创新。汇添富同时兼有基金短期理财产品、“T+0”货币基金等创新,华安兼有黄金ETF和短期理财产品的首批上报资格。上述情况只是因为,带有“创新基因”的基金公司,在行业内是稀缺的,而他们也是创新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