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专 版
  • A3:公司·热点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纵深
  • A6:公司·动向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专题
  • T3:汽车周刊 专题
  • T4:汽车周刊 新闻
  • T5:汽车周刊 新闻
  • T6:汽车周刊 综合
  • T7:汽车周刊 专题
  • T8:汽车周刊 数据
  • 中海油的下一关
  • 为何下一步改革从新型城镇化突破
  • 年关难过,银行不惜违规揽储
  • 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诚聘英才
  • 危境,或许正是投资妙机
  • 健全应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长效机制
  •  
    2012年12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中海油的下一关
    为何下一步改革从新型城镇化突破
    年关难过,银行不惜违规揽储
    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诚聘英才
    危境,或许正是投资妙机
    健全应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长效机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海油的下一关
    2012-12-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宇峰

      陈宇峰

      自哈珀总理宣布加拿大政府准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亿美元+49亿债务的高价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Nexen)公司之后,国内大多数媒体都认定这是中国国企国际化悲壮征途上最为成功的一次并购案,并为坎坷的中国国企海外并购之路注入了几许希望的强心针。

      回顾过往中海油以185亿美元要约高价收购美国优尼科、中国铝业以195亿美元高价注资力拓集团等海外收购案的失败,内在原因还是东西方价值观之间难以调和的冲突和矛盾。传统的世界史都是以西方为中心的,所以在他们眼中,很难接受东方人收购并管理他们的大企业。而正是西方公众长期以来的傲慢和优越感,给那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们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政治资本。他们固执地认为,中国大国企并不具有在非行政垄断市场上的管理经验和运行能力。之所以西方企业会被中国国企收购,并不是因为中国国企强大的市场盈利能力和管理经验,而是背靠巨大中国市场的垄断能力。那些忧心忡忡的政治家担心,这些具有政府背景的中国大国企一旦股东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和中国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将作何选择。

      在西方价值观的重重阻挠之下,此次收购案的成功,终于使“净利益”拨开云雾见天日,战胜了傲慢、质疑和顾虑。但要特别注意此次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开出的苛刻条件:除去49亿美元的捆绑债务,中海油承诺在并购交易完成之后将加拿大艾伯塔省卡尔加里(原尼克森公司总部所在地)为中海油在北美洲的总部,管理价值为80亿美元的新增资产;保留尼克森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长期开发加拿大的油气资源;在多伦多交易所挂牌交易其股份;继续推进尼克森现有的社区和慈善项目,尤其是原住民及当地社区的项目;继续支持阿尔伯塔大学的油砂研究;每年向加拿大工业部提交与承诺相关的年度执行报告等等。尽管开出了堪称天价的收购价,尼克森和它的投资者们仍对中国国企保持着警惕和担心:担心中国国企在国内的一些违规操作和短视行为,以及中海油并购之后在加拿大的企业社会责任。

      即便有了每股溢价61%的27.50美元收购价,再附加这些苛刻的附加条件,但在12月7日公布审批决定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尼克森公司的股民还是表现出极度的不信任,“用脚投票”,当日股价重挫15%,跌至暂停交易。尽管当日收于每股23.29加元,仍下跌6.35%。

      股东们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7月23日,就在中海油宣布与尼克森公司达成最终协议之后的5天内,美国证券交易会发现一家名为Well Advantage的香港公司在收购消息公布前大量购进尼克森股票,非法获利700多万美元。调查发现这一公司背后股东是熔盛重工董事长张志熔,而熔盛重工曾是中海油的亲密合作伙伴。由此,中海油高层被认为涉嫌对外提前泄漏收购消息,而张志熔也就被认为涉嫌内幕交易。10月,张志熔控制的公司愿支付两倍于获利的1400万美元和解费。

      尽管尼克森收购案已通过了加拿大政府审批这一主要关隘,但由于尼克森的资产分布在加拿大、墨西哥湾、英国北海和西非,仍有待于美国和英国政府的进一步审批。因此,中海油一有稍加不慎的动作,都有可能引起强烈的反弹。即使不会影响此次收购大局,但事后处置这些巨额资产也不会顺畅。

      当然,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案还有不少值得关注的亮点,尤其是页岩气储量及其尼克森所拥有的强大开发技术。随着美国声势浩大的“页岩气革命”的不断深入,美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下降,国际传统能源的价格也可能随之下跌,国际能源格局乃至政治经济格局都有可能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尼克森传统能源储量的资产估值可能会持续下滑,而开发尼克森的优质页岩气资源,也就成了中海油中长期内盘活这一加拿大人设下的“困局”关键所在。

      中国页岩气储量也很丰富,初步估计国内页岩气的可采资源潜力高达25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以上,与我国陆域常规天然气相当,是世界上页岩气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中国页岩气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中国新近提出的页岩气开发战略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尼克森具有优质的30万英亩页岩气土地,储量和开采经验都相当丰富,地质构造形成的开采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尼克森公司专注于三项发展战略,包括加拿大西部的油砂、页岩奇迹主要位于北海、西非海上与墨西哥湾深水海域的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美国沃顿商学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仅靠购买少数国外公司股权,很难真正得到页岩气开发的核心技术。换句话说,拥有丰富页岩气资源但缺乏开发技术的中国油企,全资收购国外成熟油企是不二选择。

      中海油高价收购尼克森公司已接近尾声,但如何利用传统能源资源和页岩气技术实现跨越式的技术溢出效应,盘活困局,对中海油来说才刚开始。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