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上证面对面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开市大吉
  • 9:市场趋势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特别报道
  • A16:基金·人物
  • 现代养老
    PK传统养老
  • 信用债券供给增加
    对债券市场是把双刃剑
  • 短期理财基金获益短期利率上行
  • 善用货币基金的“12月效应”
  •  
    2012年12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基金·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基金·视点
    现代养老
    PK传统养老
    信用债券供给增加
    对债券市场是把双刃剑
    短期理财基金获益短期利率上行
    善用货币基金的“12月效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善用货币基金的“12月效应”
    2012-12-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嘉实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

      

      本专栏阐述过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这一期我们将聚焦于货币基金,特别是它在每年12月的特点。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市场的货币基金在每年12月的收益明显超越同年其他月份,姑且称之为“12月效应”。合理利用这一特点会有助于投资者优化组合的风险收益结构。

      在通常的资产配置中,货币基金可以起到降低组合整体风险和提供良好流动性兼顾低风险收益的作用。就降低组合的整体风险而言,由于货币基金的投资标的主要是一年以内的银行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短期债券和债券回购等安全性较高、风险较低的产品,配置货币基金可以降低和控制组合的整体风险。跟活期存款相比,货币基金一般收益会更高,流动性也不差,通常可以实现同日或隔日赎回,能够兼顾流动性和低风险收益的需求。因此,合理地配置货币基金对控制组合风险和优化投资收益都很重要。

      为优化组合收益,当预期货币基金在某个特定时段会有较为显著的收益,而同期其他资产类又未能显出亮点时,投资者应考虑增加组合中货币基金的配置比例。嘉实回报中心对2007年至2011年这五年所有货币基金的月收益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货币基金存在如下“12月效应”:货币基金在每年12月份的收益都高于当年1月至11月的平均月收益水平,以年化收益率来衡量,平均差距达到 0.9%。以2011年为例,当年12月市场上77只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为4.4%,而前11个月的平均年化收益仅为3.49%,两者相差0.91%。

      为何货币基金会屡屡在年末出现一波收益上升的行情呢?这主要是年末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不平衡造成的:供应不足而需求攀升。就资金供给而言,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是同业拆借、回购、短期融资票据等的主要交易场所,资金供应的主力是各大商业银行。每逢年末,囿于存贷比考核的约束,银行都会主动揽存,以求达到实现75%这一存贷比硬性指标。因此,相较于平日,年底市场内的资金供给量会迅速萎缩。与此同时,年底的资金需求却较为旺盛。年底也是会计年度核算的时候,各种企业都面临着财务结算和年末支出的压力,短期资金需求自然强烈。资金供不应求会推升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货币基金的收益自然会水涨船高。

      回到当下的2012年,相似的一幕正在上演。面对即将来临的年终存贷比考核,银行之间的揽储大战正酣。根据银率网公布的统计数据,自11月开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呈现井喷态势,当月88家银行一共发行了2684款人民币理财产品。这些产品中,有51%属1个月至3个月期限的短期理财,银行对短期资金的渴求可见一斑。与之相对应的是短期利率的上行,以代表市场短期利率水平的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例,Wind资讯数据表明,3个月SHIBOR利率在11月连续上升了22个交易日,进入12月,除了12月3日微降之外,其余交易日同样呈现逐日上升的态势,3个月SHIBOR利率水平已经从11月1日的3.716%攀升到12月19日的3.874%。

      央行的货币政策和操作直接影响到市场的资金供给。作为货币的最终供给者,央行可以通过向市场注入足够的流动性来满足市场对短期资金的需求,但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11月CPI增速已重新超过2%),央行在近两个月的公开市场操作均在回笼货币,11月回笼2070亿,12月前两周已回笼1140亿,这些回笼操作使得资金供给更为偏紧。

      鉴于此,回报中心建议投资者在年末可以适当调高货币基金组合中的配置比例,充分把握货币基金的“12月效应”,让今年的投资理想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