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广告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配套法规出台在即 全国性场外市场大发展来临
  • PE看新三板:
    交易制度亟须改善
  • 华岭股份
    拟于明年启动再融资
  • 场外市场大发展给券商带来新机遇
  • 新三板分流IPO堰塞湖
    有待政策落地
  •  
    2012年12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公司·融资
    配套法规出台在即 全国性场外市场大发展来临
    PE看新三板:
    交易制度亟须改善
    华岭股份
    拟于明年启动再融资
    场外市场大发展给券商带来新机遇
    新三板分流IPO堰塞湖
    有待政策落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场外市场大发展给券商带来新机遇
    2012-12-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阮奇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指出,在岁末年初的各项重点工作中,首要即是认真总结并深化发行体制改革,通过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对在审企业进行疏导分流。

      与此同时,一项重要政策的时间节点即将到来,代表场外市场建设与监管的纲领性文件《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公开转让、定向发行、定向转让、投资者准入门槛等相关实施细则有望在未来3个月内逐步落实,并预计2013年上半年交易制度正式改革以及第二批园区扩园将同时进行。

      相较场外市场的火热,主板、创业板市场却面临严重的IPO堰塞湖之困。截至12月14日,沪深两交易所共831家IPO公司等待发行。其中,已过会待发行公司90家,初审中170家,落实反馈意见中473家,已提交发审会暂缓表决2家,预披露63家,中止审查22家。

      故此,从长期看,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符合国家宏观金融战略;而短期,通过新三板、全国性场外市场、区域性场外市场吸纳过剩的IPO资源,有望成为疏导堰塞湖最合理的政策选择之一。

      对于场外市场的大力发展,最先惠及的便是券商。但同时,围绕市场建设方针,券商们也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建投、齐鲁证券、申银万国、兴业证券等与地方政府频密合作,各自设计着区域性OTC建设方案。

      承销保荐是首块争夺蛋糕。据统计,已有65家券商获得代办系统主办业务资格。其中,19家上市券商均获得资格。从市场份额来看,申银万国、国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在新三板市场上挂牌企业家数分别为47家、31家和14家,其市场份额分别为21.2%、13%和6.3%,位居新三板市场推荐榜前3甲。

      其次,部分券商战略性参股地区性场外市场,有望分享巨大发展收益。

      相较新三板,区域性场外市场的门槛进一步降低,监管层日前下发的《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讨论稿)显示,券商参与该市场的硬性条件包括:净资本不低于10亿元;在区域性市场所在地注册或设有分支机构;各项风控指标符合规定等。

      据券商业资深人士透露,全国各地都在陆续推出当地的股权交易中心,如山东、上海、广东、深圳、天津、浙江、江苏、新疆等地,其中已有10多家券商入股各地股权交易中心。

      记者查证,浙江股权交易中心五大股东里有两位是券商,财通证券和浙商证券分别持股10%;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股权结构里,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安信证券分别参股30%、25%、20%,其中中信证券出资不超过1.5亿元。同时,广东省的唯一股交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也于近日开业,上周挂牌企业的数量已达100多家,为其提供服务的券商主要是广州证券。

      此外,宏源证券、兴业证券、东吴证券、国联证券、南京证券、东海证券等也正在介入所在省市的OTC市场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