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广告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没有版权保护,创新就是空谈——上市公司知识产权系列之二十九
  • 瞩望中国经济下一个“黄金十年”
  • 力促上市公司提升分红水平
    投资基金大有可为
  • 创造稳定就业机会是城镇化最大挑战
  • 大银行又一次遇难呈祥
  • 单一固定费率制造成的怪状
  •  
    2012年12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没有版权保护,创新就是空谈——上市公司知识产权系列之二十九
    瞩望中国经济下一个“黄金十年”
    力促上市公司提升分红水平
    投资基金大有可为
    创造稳定就业机会是城镇化最大挑战
    大银行又一次遇难呈祥
    单一固定费率制造成的怪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力促上市公司提升分红水平
    投资基金大有可为
    2012-12-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兰 波

      ⊙兰 波

      

      每到年末,按照监管要求,投资基金通常都会向投资者分红。但众所周知,基金分红只是将投资者应得的一部分投资收益以分红的方式分派给投资者而已,投资者所持基金的总资产并没有任何变化。鉴于今年股市整体走势的疲软,亏损基金比例过大,估计大数基金没法分红。

      说到底,基金分红多少,分不分红,应不应当分红,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投资者投资基金产品的兴趣和偏好,不会对投资者的理财选择产生多大作用。但是,作为一种长期投资产品,基金要想获得投资者的长期支持与认可,却不能不从基金产品投资的实际盈利结构组成中寻找支撑因素,而上市公司分红在基金产品分红中所占比重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

      作为专家理财产品,基金的理念是崇尚长期投资、分散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那理应在选择和投资上市公司时,重点关注那些具有较强分红能力的上市公司,并在调研上市公司、选择股票池的过程中,优先考虑证券市场中具有分红潜力的上市公司。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不断拓展基金产品的盈利空间。同时,通过分享上市公司的分红,还会使基金产品净值增长的基础更为扎实,能尽最大可能减少基金产品净值的剧烈波动,进而保持投资者所持基金价值的稳定,而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投资者持有基金的信心。在基金产品净值波动上行而不是剧烈波动的环境下,投资者才会将获取基金产品投资收益目光,由短期频繁操作转向基金产品的分红,从而形成良好的投资风气。

      显然,要形成这样的投资环境和氛围,基金管理人平时应加强分析和研究那些分红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并且形成有效的评估机制,结合监管政策,以此建立起较为靠谱的估值体系,以适应未来证券市场的价值投资环境。作为证券市场重要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大力推动上市公司分红,并运用到具体的投资决策中,势必会对上市公司产生较强的推力,促使他们时刻不忘提升市场回报能力。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强化基金公司促进上市公司提升分红能力已有了相应的基础和条件。

      首先,基金选择股票时要有分红占比的要求,不能选择不分红的公司,尤其不能以赚取股票价差为主要的投资方向。通过比例控制,增强基金管理人重视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对于达不到相关要求的,不妨在新发基金产品当中实行数量限制,从而增强基金管理人的积极主动性。

      其次,在基金经理任职条件中,在评价基金经理的历史投资业绩时,应将分享上市公司分红,加强上市公司分红研究,尤其是分红投资决策的经验,列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长此以往,必会形成一批重视上市公司分红的基金经理队伍,而不是在“炒新、炒差、炒小”中老是出现基金的身影。

      第三,高收益与高风险,从来就是相匹配的。基金在追逐高市盈率股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面对着相应的高风险。证券投资基金偏重较强分红能力的上市公司以分享分红,将会减少基金管理人片面追逐价差的投资行为,这也就会减少对上市公司日常股价波动的关注,也就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受“黑天鹅”事件冲击的概率,进而大大提升对市场不测风云的抗震力,这给基金净值的稳定提供了最大保证。

      第四,将获得分红收益的占比作为评价基金产品净值质量以及基金公司业绩排名的重要依据。相信采取这一措施,将会从根本上扭转一味盯住市场差价的市场导向,并改变基金管理人的业绩评价方式,为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促使基金注重上市公司的分红管理,还需要引入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比如通过与基金经理薪金挂钩的方式,规范基金经理的操作行为等。目前,正是由于以规模,尤其是以业绩排名为评价基金经理的标准和依据,基金便以集中旗下所有基金资源力推明星基金产品的方式应对。这种与基金持有人利益不相匹配的机制和模式,从根本上动摇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这也正是投资者忽略基金分红、淡化基金分红,过于重视基金产品净值涨跌操作的弊端所在。(作者系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