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广告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2013货币战争新元年
  • 2012一场玩转全球的QE大冒险
  •  
    2012年12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海外
    2013货币战争新元年
    2012一场玩转全球的QE大冒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13货币战争新元年
    2012-12-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这场危机以美国开始,欧债为中场节目,最终可能以新兴市场泡沫破裂作为结局。当哪一天QE退出提上日程,受伤最深的不是美国、欧洲或日本,而是新兴市场。”

      货币战争新元年

      对于亚洲等新兴经济体而言,无休止的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带来诸多风险,资产泡沫、通胀乃至金融市场的稳定。《纽约时报》日前撰文指出,西方大量印钞所导致的热钱涌入,为亚洲经济前景蒙上阴影,这本身就足以成为2013年威胁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大不确定因素。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梁伟

      

      在“世界末日”前两天,女总裁拉加德领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罕见地闹起了内讧。

      IMF下属的独立评估办公室本月19日发布了一份报告,炮轰IMF一直以来就知道无端指责新兴经济体过多累积外汇储备,而不去认真调查促使各国储备黄金和外汇的原因,特别是各国对于日益庞大的国际资本流动(俗称“热钱”)的担忧。这让拉加德和其他IMF高管人士非常恼火。

      IMF的内讧绝非独立事件,尤其是在当前的特定时期。

      

      QE“无上限”

      以美联储为代表,今年,欧元区、英国、日本和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几乎无一例外祭出了量化宽松措施,而且大多都不止一次。

      在美国、日本,当局更是想出了“无上限”的QE。本月,美联储推出了所谓的QE4,而面临政治压力的日本央行干脆搞起了“QEX”!

      展望2013年,QE竞赛似乎还看不到头。在最近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联合国的经济专家们警告说,世界经济仍处在另一次大衰退的边缘,欧元危机激化、美国财政悬崖以及中国经济“硬着陆”等风险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萧条,并以1%至3%的速度衰退。

      可以预见,2013年依然会是一个流动性极度宽松的年份。汇丰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恩指出,新一轮的全球量化宽松,正在威胁到金融稳定。汇丰特别提醒亚洲经济体注意日本政策的外溢效应。主张激进货币政策的安倍晋三即将成为日本新首相,明年日本央行可能被迫实施更高的通胀目标,进一步加大宽松力度。

      新兴市场“早晚有一劫”

      分析人士注意到,当前亚洲可能正在回到2010年的局面,资金正在大量涌入新兴亚洲。而野村的亚洲经济学家苏博文也指出,就净资本流入而言,亚洲明年可能迎来“丰收年”。

      根据野村编制的一个压力衡量指标,最近几个月亚洲资金流入的压力已出现上升。目前的指标虽低于2010年的高峰,但却达到了2011年5月之后的最高位。

      大量“热钱”涌入,已经给亚洲亮起了风险预警的“黄灯”。以房地产为例,亚洲很多经济体的房价再度大幅上涨,韩元等亚洲货币也持续升值。对于中国香港等地的房价泡沫风险,IMF已提出了公开警告。

      政策当局则已在开始着手应对潜在风险。韩国上月宣布了一项限制银行持有外汇债务的措施,旨在增加该国在资本流向突然逆转时的抗风险能力。香港则引入了一项限制本港居民购楼的新税种。

      回到本文开头的IMF闹剧,事实上,随着近年来QE政策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大幅增长,一直反对新兴经济体干预热钱的IMF也在悄然改变立场。在本月初的一份报告中,IMF公开表示,支持成员国“在特定情况下”采取措施管控跨境资本流动,即热钱。

      在西方“无限QE”的大背景下,货币战争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有意思的是,这一次提出这个词的不再是巴西这样的新兴经济体,而是出自QE的制造者之一——英国。

      即将卸任的英国央行行长金恩本月公开表示,对于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而言,继续加大QE刺激经济的效果已经非常有限。反倒是,这样可能会激发明年全球爆发全面的货币战争。在美国、日本争相通过QE贬值本币的背景下,其他国家也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影响汇率,以免失去出口优势。

      中国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最近忧心忡忡地指出,QE或许可以达到预期的刺激经济复苏的效果,但这一非常规手段也有可能引发令人担心的后果,即QE会扰乱发达国家在危机之后本应经历的减债过程,最终导致资产价格大幅下滑和持续波动。

      这样的负面影响最终可能在新兴市场体现最为明显。瑞士信贷经济学家陶冬认为,新兴市场“早晚有一劫”,当哪一天QE退出提上日程,受伤最深的不是美国、欧洲或日本,而是新兴市场。“这场危机以美国开始,欧债为中场节目,最终可能以新兴市场泡沫破裂作为完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