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广告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第二批B转H审批已启动
    转板后原股东有望自由买卖
  • 热捧创业板
    机构买入联创节能
  • 规避业绩滑坡 私募构筑多策略产品
  • 期指空方大举加仓 多空对峙格局或延续
  • 小盘新股成新兴奋点
  • 华泰近期推14天
    短期理财集合计划
  • 沪指震荡收涨
    短期依然乐观
  •  
    2012年12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证券·期货
    第二批B转H审批已启动
    转板后原股东有望自由买卖
    热捧创业板
    机构买入联创节能
    规避业绩滑坡 私募构筑多策略产品
    期指空方大举加仓 多空对峙格局或延续
    小盘新股成新兴奋点
    华泰近期推14天
    短期理财集合计划
    沪指震荡收涨
    短期依然乐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规避业绩滑坡 私募构筑多策略产品
    2012-12-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屈红燕 ○编辑 叶苗

      

      又到年末排名时,挤入前十的阳光私募会引起各方极大的关注,但如果次年从顶峰跌落谷底,也同样引发市场轰动。为了避免这种巨大的反差,部分阳光私募公司力图构筑多策略产品,以求总有一款产品会适应来年不确定的市场,在次年的排名中不至于太难看。

      瀚鑫泰安是一家刚刚开始崭露头角的对冲基金,虽然管理资产规模刚刚跨过5000万元门槛,但这家公司已经在海量招聘交易员。“如果公司的产品净值在某一年的排名中,全线沦陷,将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瀚鑫泰安董事长易三佑表示,海量招聘操盘手正是为了构筑多策略产品,并防止公司的成败系于一人之身,“倘若交易员得到公司的高度认可并进入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公司将会围绕他发行公开产品。”

      从顶峰跌落谷底的反差会给私募造成巨大的声誉损失。2010年的私募冠军世通资产和2009年的私募冠军新价值在今年都遭遇了滑铁卢。今年4月,世通的两只产品——世通8号和世通9号因净值触及清盘线而被信托公司强制平仓清盘,而新价值的数只产品也集体排名靠后。“这正是公司的声誉全部寄托在一人身上的结果,适应牛市的人,未必会适应熊市,如果公司投资风格不能在不同的市场中进行及时切换,排名一定会全线沦陷,令人警醒。”某业内人士坦言。

      事实上,许多私募已经在尝试不同风格的产品,尤其是运用股指期货构筑对冲产品。翼虎投资、瀚信资产等已经成立了对冲产品,而展博投资、金中和投资、中欧瑞博等深圳知名私募也在积极筹备包含对冲策略的产品。部分以选股见长的公司也急寻期货方面合伙人。

      还有部分私募已经摆脱了单纯依靠股市盈利的模式,涉足债市。蔡明掌舵的民森投资旗下不仅有股票型产品,量化对冲产品,更有债券型产品,产品数量多达19只。据悉,民森旗下的合伙制公司——民晟资产共发行了6只债券产品,该公司管理的债券类资金规模近40亿元。多策略产品的成功不仅为私募赢得了声誉,而且提供了过冬的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