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广告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数千亿超募资金“趴”账上
    180家公司投入理财428亿
  • 严寒席卷全国大部地区
    上市公司有备过冬
  • 使用更灵活 监管更严格 上市公司闲钱使用“有规可循”
  • 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关注板块投资机会
  • 年终理财兼顾灵活与收益 货币基金配置价值凸显
  • 降温!再降温!
    多地刷新低温纪录
  •  
    2012年12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公司·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公司·热点
    数千亿超募资金“趴”账上
    180家公司投入理财428亿
    严寒席卷全国大部地区
    上市公司有备过冬
    使用更灵活 监管更严格 上市公司闲钱使用“有规可循”
    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关注板块投资机会
    年终理财兼顾灵活与收益 货币基金配置价值凸显
    降温!再降温!
    多地刷新低温纪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数千亿超募资金“趴”账上
    180家公司投入理财428亿
    2012-12-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周末正式出台,上市公司以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将获得更大的自由。事实上,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先行”:今年约有18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投入资金总额约428亿元。

      ⊙记者 夏子航 ○编辑 邱江

      

      近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其中提到将适当放宽上市公司资金用途,允许上市公司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比如固定收益类国债、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其他投资产品等,为保证资金安全,投资产品的发行主体应提供保本承诺,但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的正常进行。据本报初步统计,截至12月24日,今年约有18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投入资金总额约428亿元。

      事实上,在此监管指引出台之前,已有不少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不少公司的“理财”规模还较大,甚至成为其“捞外快”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此,市场往往质疑这些上市公司“左手圈钱,右手理财”、“资金大量闲置”、“不务正业”。

      从今以后,上市公司将可名正言顺地将募资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这将使得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副业手段变得主流,而资金规模也可能更大。

      有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募资大规模地“趴”在账上。据证监会提供的数据,在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A股新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16000多亿元,其中超募资金达3500多亿元。“三年来,A股上市公司闲置的募集资金年均达到3580亿元,而到2011年年底尚未使用的闲置募集资金多达4824亿元。”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如此披露。在募资投于主业项目之外,仅有部分被用于临时补充流动资金,大部分闲置募资却“趴”在银行账上。对此,部分上市公司认为,监管层对募集资金的使用规定过于严格,而上市公司有着进行现金财富管理的需求。

      据上交所的报告显示,2011年进行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家数不仅大量增长,而且发生规模也急剧扩大,且有少数公司集中突出的特点。这部分上市公司较多地分布于机械、纺织、信息技术和医药等行业。2011年度委托理财累计发生额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2家,发生额在10亿-10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21家。

      另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12月24日,今年约有18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投入资金总额约428亿元。仅在2012年三季度,就有中原高速、金新农等70家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申购金额从1000万元到数亿元不等,所购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多在4%至5%之间。

      其中,有不少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的大单。海螺水泥即是一例,根据公告,该公司于2011年5月11日发行了95亿元公司债券,而就在一个月之后,该公司披露的《董事会决议公告》称,将以40亿元经营资金用于理财。而其今年6月收回40亿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约为3.85%,甚至比融资成本还低。

      这样的“理财”大户在上市公司中还有不少。美的电器今年3月公告,计划使用合计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用于投资短期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金地集团11月公告,10月份理财产品的实际发生额为41.4亿元,未到期理财产品余额为30.9亿元;洋河股份今年先后认购银行理财产品16次,累计投资额达41.2亿元;中信重工11月公告,拟使用部分自有闲置资金购买信托理财产品,其中拟在2012年累计购买不超过9亿元的理财产品;就在12月13日,兆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用自有闲置资金不超过10亿元购买低风险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

      以上只是已发生案例的极小一部分,选择花上几亿元、几千万元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更是不计其数,更极端的案例是有上市公司的理财产品投入甚至超过主营业务。值得警醒的是,尽管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基本为保本型或低风险型,但其中蕴含的潜在风险仍须上市公司加以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