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广告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基金营销灰幕
  • 新政打响第一枪 *ST炎黄*ST创智首批退市
  • 批量政策措施挥斩资本市场顽疾
  • 券商柜台交易即将开张
  • 油菜籽、菜籽粕期货合约
    获准挂牌交易
  •  
    2012年12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基金营销灰幕
    新政打响第一枪 *ST炎黄*ST创智首批退市
    批量政策措施挥斩资本市场顽疾
    券商柜台交易即将开张
    油菜籽、菜籽粕期货合约
    获准挂牌交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批量政策措施挥斩资本市场顽疾
    2012-12-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夯实基础 迎接资本市场发展新阶段(一)

      编者按:2012年,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剑指市场顽疾、政策措施频出的“改革年”。协调一二级市场、改善市场结构、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提升市场运行效率、推动市场创新、保护投资者权益、倡导理性投资文化的政策措施密集落地,进一步夯实了制度基础,将资本市场推向新发展阶段的起跑线上。

      今日起,本报推出“夯实基础 迎接资本市场发展新阶段”的系列述评,梳理一年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脉络,分析当前阶段我国市场改革、发展、监管的新思路,及改革举措带来的新变化,并对未来可能推进的改革作一些思考和展望。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衡道庆

      

      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从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求出发,创新发展思路、推出系列改革举措,这既与过去20余年的改革发展一脉相承,也在法制化、公开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更坚实的步伐。

      专家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历“弱冠之年”,正从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大而不强”的市场出发,加快发展,以期承担起服务经济社会转型的更重大责任。今年以来的市场改革,直面问题、逻辑清楚,意在夯实基础、苦练内功,可概括为三大关键词,即调结构、提效率、转理念。

      

      政策剑指市场顽疾 效应初步显现

      2012年的我国资本市场,“弱冠”已过但体格未壮,基础性制度雏形初具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行至转型关键阶段,对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提高运行效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市场基础性制度尚不完善的问题愈发暴露出来,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市场结构失衡、投资功能发挥不足、市场理念尚不健全。

      在此背景下,2012年的资本市场经历了一个剑指市场发展顽疾,政策措施密集落地的“改革年”。从年初市场刮起针对证券期货市场违法违规“零容忍”的铁腕监管风暴开始,今年监管部门出台的改革措施涉及市场各个领域及各方主体。

      在市场基础平台的搭建与完善方面,证监会进一步深化发行、退市制度改革,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出台办法将非上市公众公司纳入监管范畴,初步建立全国性场外市场;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推动交易所债市与银行间债市统一互联。在市场运行体制机制的优化与健全方面,证监会大幅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优化市场税收环境;推动中介机构创新发展,丰富市场工具;改革QFII制度,推出RQFII,引导境外长期资金入市,优化投资者结构;大力开展投资者教育、服务,鼓励长期、价值投资。在促进“三公原则”实现、提升监管有效性方面,证监会取消和下放32项行政审批,简化许可、优化流程;出台系列法律文件,推进依法行政;惩戒失信、严查违法,维护市场秩序。

      “这些改革举措,直指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结构失衡、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市场理念不健全的深层次矛盾。”资深专家表示,这些改革是着眼于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短期改革措施,目的并非在弱市调节股指,而是希望促进市场夯实基础,并在中长期的时间跨度内,逐步发挥效应。

      实际上,上述部分改革措施的效果已经开始逐步显现,业内人士认为,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因素,包括主板及场外市场在内的市场层次体系更为丰富,股票市场“炒小、炒新”风气得到有效遏制,资本市场股、债结构不均问题得到改善,机构投资者队伍壮大,行业创新发展活力增强等。

      截至目前,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分别有上市公司1438家、701家、365家;到11月先后有168家园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今年扩大试点后,4家园区新增挂牌企业34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已注册成立,将于近期修改业务规则;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也逐步规范。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前,48只新股发行市盈率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22.6%,改革后发行的41只新股平均市盈率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2.7%,下降近20个百分点,平均超募资金下降30%,上市首日平均涨幅降至13.8%。与此同时,今年前11个月,我国公司信用类债权余额已达6.65万亿元,前11个月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额3.25万亿元,同比增长61%。

      1至11月,证监会加大打击证券违法力度,初步调查案件135起,正式立案103起,移送公安27起,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27%、68%。审结行政处罚案件中处罚对象涉及16家机构,118个个人。

      

      改革浮现三大关键词 夯实基础期待厚积薄发

      2012年,证监会所推改革措施虽多,却有着清晰的思路与逻辑。资深专家提出,今年以来的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可概括为三大关键词,即调结构、提效率、转理念。(下转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