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大幕正式开启,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挑战,各家银行均将业务发展重点调整到高盈利性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上,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瞬间变为一片红海,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全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招商银行通过不断创新,独创其“小微模式”,小微业务迈出了快速增长的步伐。
⊙文/何畅
小微业务迎来春天
事实证明,小微业务正在迅速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红海”。从央行最新公布的统计报告看,小微企业贷款继续迈出快速增长的步伐,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渐趋明朗。据统计,前三季度人民币企业贷款增加3.86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35万亿元,占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35%,比前8月占比高出0.6个百分点。
而按照国务院“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的工作部署,招商银行总行将发展小微企业作为其战略重点,并明确规定了新增贷款的绝大部分必须为小微企业贷款,而且还从考核上予以支持。
为了全面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招商银行积极探索针对小微企业最为便捷、富有成效的融资及资金管理解决方案,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优化。招行正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持续创新,逐渐摸索出小微业务发展的破题之道。
持续创新助力小微业务跨越式发展
事实上,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是国内中小企业遇到的一个共性难题,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发展小微业务面临着风险、成本等诸多考验。而传统的业务发展思路和方法是无法解决这些难题的,招行在总结了国际先进银行的成功经验后,在贷款产品、业务流程、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颠覆性的创新,试图解决小微业务发展之困。
在贷款产品方面,招行根据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的典型特征,推出了小微企业“抵押贷”、“配套贷”、“AUM信用贷”、“POS贷”、“小额信用贷”、“供销流量贷”等六大创新产品为主的小微企业贷款产品体系。这六大产品具有“成数高”、“审批快”、“还款灵活”、“用款方便”、“用款成本抵” 的五大优势。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了抵押、信用、担保等多样化的贷款担保方式,实现了“有抵押的客户,贷款可以更多;没抵押的客户,也能获得贷款”,让小微企业客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
此外,招行在业内首推的“生意一卡通”,更是加载了融资、结算、财务管理等多项金融服务。使得客户不仅可以实现24小时贷款随借随还,还可以满足客户转账实时交易、资金自动归集等交易结算需求,更可享受全国转账免费的超级优惠,大幅提升了小微企业的客户服务体验。
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特点为“短、小、频、急”,只有高效、快速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办理流程,才能满足小微企业用款急的需求。为此,招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流程上做出了巨大创新。总行成立了全行集中的零售贷款运营中心,搭建了一条“信贷工厂”式的小微企业贷款生产流水线。小微企业贷款“信贷工厂”建立后,分行仅需负责贷前营销、业务受理、贷前调查等营销工作,总行零售贷款运营中心负责资料审查、资料录入、贷款审批、贷款放款等贷款中后台操作。集中统一的贷款作业流程大幅提高了小微企业贷款作业效率,总行集中运营从运行到现在,全部上报贷款都做到了“资料齐全、2个工作日审结”。
发展小微业务仅靠传统市场营销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在全民迈入网络时代的今天,电话、网络等无形渠道是获取客户的重要来源。为了丰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营销渠道,充分发挥银行积累多年的零售客户群优势和零售销售体系优势,让客户经理更容易找到客户,招行推出了“网点阵地”、“网络接单”、“空中贷款”、“云转介”四大小微企业贷款新的营销渠道。其中,颇具特色的24小时“95555-8”电话及网络在线受理等创新办理渠道,初步形成了多通路的小微企业贷款营销服务体系,让小微客户“随时随地”就能实现24小时申请贷款。
“批量化”策略下的新风控模式
小微企业形态多种多样,贷款金额小、户数多、时间急,若按照大企业的风险管理思路进行管理,成本过高,管理繁琐。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基于“大数法则”原则,招行制定了“标准化调查”、“策略化审批”、“自动化贷后”的小微企业贷款创新风险管理模式。通过量化风险管理工具、评分卡模型和决策引擎系统的运用,实施“批量化”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体制实现全行统一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据介绍,招行小微业务的风控模式颇具“零售”特色。在其创新特色引领的新风险控制模式下,招行首先关注的是企业主的个人信用状况。小微企业经营中,往往无法严格区分企业及个人,个人的资金即是企业的资金,企业的资产也是个人的资产,因此企业主的信用成为招行风控的首要目标。
此外,招行还将“大数法则”作为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管理基础。通过严格控制单笔贷款金额,实现小额分散。在此基础上,通过标准化的操作、集中化的运营,提升风险管理效率。
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招行小微贷款全面应用评分卡和决策引擎技术,提升贷款决策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水平,有效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在欺诈风险管理上,充分借鉴外部数据,实现内外部数据的交差验证,降低欺诈风险。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