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26日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2)》,通过对全国42家银行850位银行高管展开问卷调查和对25位银行高管进行访谈,部分地揭示了当下银行家们的“喜”与“忧”,以及对当前经营的看法和对未来的预期
⊙记者 苗燕 ○编辑 颜剑
尽管目前监管机构尚未对影子银行有明确界定,但中国的银行家们却有自己的标准。
影子银行弊大于利
银行业协会26日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2)》显示,银行家普遍认可的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两部分:一是以民间借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二是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信贷类产品。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还处在对传统间接融资替代的阶段,但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调查中,67.5%的银行家认为影子银行使金融业务绕过监管,影响经济金融稳定;62.8%的银行家认为影子银行会导致货币信贷规模控制的效力减弱。“大部分银行家认为影子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作用,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显得尤为必要。”报告称。
关注理财产品风险
近一年,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背后的风险也引起银行家关注。调查显示,50.9%的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形成的大量表外资产,可能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带来影响。对于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中存在的盲目承诺收益而引发的声誉风险,也有超过四成的银行家表示关注。
尽管存在担忧,仍有近八成银行家对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持支持态度。超过半数的银行家认为可适当扩大规模。
为使理财产品更好发展,银行家提出了诸多建议。有银行家表示,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主体资格,商业银行目前不得不借助于第三方机构或自营业务主体资格进行投资和运作,这既不利于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也不利于商业银行由理财业务想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因此,要进一步明确理财业务法律地位。
同时,建议由按预期收益率发行转变为按照净值发行。在净值发行的模式下,投资者可以按照净值或者估值获取收益,银行也可以根据公允价格决定开放期,一定程度上将摆脱因刚性兑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所隐藏的风险。另外,建议公开发布理财产品行业信息。增强理财产品行业信息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