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错失年末行情?
⊙记者 周宏 ○编辑 于勇
近期的相关报道显示,阳光私募对于本轮年终反弹似乎兴趣不高。一些第三方统计也显示,部分阳光私募的平均仓位较低,尤其是排名靠前的一些新的阳光私募产品,在年末保持低仓位,这个现象引发了业内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情况的发生?
据记者对业内的信息了解,私募机构年末的防御心态和谨慎观点确实是有一定普遍性的。而且,这种现象在年内业绩出色与净值严重低于面值的两个私募群体中,更加明显。
一些年内业绩出色的私募机构的“稳健”更多考虑的是未来经营的需要。一方面,年内业绩的排名已经奠定,未来的大好“钱景”就在眼前。另一方面,市场风格剧变,短期业绩也确实有不确定性,着眼于这个“大势”,年末这批机构深入参与市场博弈的动力确实小了很多。
而历史净值较低的产品,则受困于目前的“净值处境”,只能走“防御路线”。来自业内的信息显示,产品存续的压力可能是制约这批产品积极加仓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累计净值较低,部分产品可能距离“平仓线”较近,投资经理在操作时不得不考虑失误后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在前期连续操作不遂后,投资经理也往往更注重避险和稳健操作。两者叠加后,往往造成净值明显偏低的阳光私募在操作上出现“僵尸化”的倾向。
当然,还必须指出的是,一些新闻提及的阳光私募的平均仓位过低,可能存在统计数据方面的“滞后效应”。
由于阳光私募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定期月报和一些第三方的不完全调查,整体仓位信息可能是有所滞后的。来自一些较为权威的统计显示,11月末,阳光私募的平均仓位徘徊在历史低位。但这种仓位水平反映的更多的是上个月市场连续下跌后的效应。而关于12月中的业内平均仓位目前还没有权威统计。
另外,业内信息显示,灵活型的阳光私募的仓位较为保守,是11月末私募仓位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连续上涨后,上述一贯仓位波动剧烈的产品是否仍然维持原有投资判断,是一个需要验证的过程。
值得指出的是,并非所有阳光私募都看空。据记者了解,如北京星石、上海重阳、信璞投资这样的私募公司,在年末都是维持在了历史上的高仓位,并都对明年的市场机会有所预期。
上海重阳今年以来整体都维持了较高仓位,通过选股一定程度对冲系统性风险。这个策略使得产品在近期市场中表现较为出色。北京星石的总裁杨玲进入12月后,接连发表文章认为,“三大理由支撑反弹持续”、“货币政策放松时刻已到,重点关注资源股——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好以“城镇化”为投资主线的各相关板块轮番上涨。从容投资也早在10月报中就认为,“希望往往在绝望中产生,苦难也能孕育出伟大。”
信璞投资更是在最新的季报中,明确指出了当前股市价值凸现,投资已经到了可以“踩着石头过河”的年代,在这种情况下,逆向投资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 ,尤其是看好银行股的看法。从目前看这些观点都得到了验证。
从中也可以发现,目前的私募行业是不缺乏优秀人才和有长远视野的见解。阳光私募短期内错过行情的现象更多的会是阶段性和结构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