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观点·专栏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封面文章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9: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封面文章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2012年中国基金业十大新闻
  •  
    2012年12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A10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10版:基金·封面文章
    2012年中国基金业十大新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12年中国基金业十大新闻
    2012-12-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2年还剩最后一页日历待翻。回望即将过去的一年,基金业发生了诸多大事:情理之中抑或意料之外,令人甚感欣慰抑或嗟乎叹息……“市场”与“政策”的化学反应以或波澜壮阔或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着基金行业的海岸线,“内生因素”与“外生因素”的多重角力深刻影响着基金业的发展方向。

      镜于过往,烛照未来。站在一个更替的时点,本报评出了2012年基金业十大新闻。寥寥数语无法详尽概括行业一整年的发展脉络,只期其能在经历这不平凡的一年之后爆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继续扮演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或许,对于这个年轻的行业来说,“不平凡”,就是其向上生长过程中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注解。

      ⊙本报财富管理部

      1

      新基金法成行 私募监管首次入法

      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首次将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法律调整范围,对其募集、运作、管理进行规范。

      考虑到私募基金的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监管主要着眼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对其监管侧重建章立制,对基金具体投资业务运作主要依靠基金合同和基金参与者自主约定,以自律管理为主。不过根据规定,此次纳入监管的非公开募集基金财产的证券投资,包括买卖公开发行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债券、基金份额,以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证券及其衍生品种。

      私募基金“有法可依”,将有效促进非公募基金的规范发展,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也为我国居民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投资渠道,对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

      2

      财富管理元年 混业竞争时代来临

      6月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为基金业协会揭牌,并发表题为“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财富管理行业”的讲话。

      12月30日,证监会公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一系列政策的逐步放开为除基金管理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预留了法律空间,也为基金涉足其他行业的领域、建立开放、包容、多元的财富管理行业埋下伏笔。资管领域逐渐形成短兵相接的竞争格局,混业时代正式来临。基金同信托、银行、保险等机构的竞争与合作格局或将重构。

      3

      产品创新不断 业务亮点频现

      2012年是基金行业的创新之年。从跨市场ETF、跨境外ETF到大宗商品ETF、债券ETF,从短期理财产品到货币基金T+0,从各类封闭和分级债券ETF产品到封基转型,随着“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政策渐入佳境,从年头到年尾,基金业在产品、业务方面的创新大戏贯穿始终。

      创新产品的募集水平、客户欢迎程度大大高于传统产品。某种程度上,2012年的基金市场即由创新所驱动。

      另一方面,随着“创新”在整个基金行业的全面铺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亦浮出水面。个别公司直接拷贝对手创新产品方案,过度偏重创新而忽视风控等现象需要引起行业重视。当创新的大趋势逐渐被行业认可后,创新的行业规则也亟待建立。

      4

      产品审核大幅简化 “通道”将取消

      12月13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基金审核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其配套措施,取消基金产品审核通道,缩短基金产品审核期限,实行基金产品网上申报与审核,并鼓励基金公司建立基金退出机制。

      《通知》表示,明年起基金产品审核通道将被取消,基金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定上报数量和类型;对于常规产品按照简易程序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而分级基金、理财基金、跨市场ETF、专户产品以及其他有特殊安排的基金产品,暂不实行简易程序;将实行基金产品网上申报与审核,以提高产品审核工作的电子化和标准化水平。

      《通知》的实施是基金审核市场化改革的体现,对提高审批效率、鼓励基金公司优胜劣汰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在渠道格局暂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也会对部分公司的产品发行产生压力。

      5

      专业子公司落地 业务空间拓宽

      11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允许基金公司通过设立专业子公司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并可投资于实业投资领域。这意味着基金公司在传统业务之外,增加了投融资平台的功能。通过投资于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权、其他财产权利和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基金有望打破信托公司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领域投资的独占优势。

      《暂行规定》实施后,包括华夏、嘉实和工银瑞信等诸多大公司以及平安大华、长安和方正富邦等一些中小公司陆续获批设立子公司,业务范围涉及第三方销售子公司、专业的运营子公司、养老金子公司、多元的另类投资等。

      通过设立专项子公司逐鹿非公募业务,使得基金在向全能型国际化财富管理集团转型过程中寻得抓手,将生存视野开拓至更为广阔的空间。

      6

      高管流动引关注 王亚伟“私奔”

      如果前几年基金人事变动更多集中在基金经理,目前这种流动趋势已传递至高层。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14位基金公司总经理离职,副总、基金经理离职更是不胜枚举。其中尤以原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和副总经理王亚伟的离职最受人关注。

      5月份,华夏基金公告称范勇宏和王亚伟双双离职。被称为“基金一哥”的王亚伟离职之后的去向依然是个热点话题。蛰伏5个月后其创办私募“千和资本”,并在年末发行了首只产品,据传投资者反响热烈。

      尽管正常的人事变动无可厚非,但一些公司重量级高管的频繁更替,以及部分次新公司老总上任不久即挂靴而去的现象,难免引发市场对于公司治理、理念风格持续性的担忧。如何从制度和行业层面应对人才症结,取决于管理层和从业者共同的智慧和勇气。

      7

      第三方销售破局 助力渠道多元建设

      2月22日,好买基金、深圳众禄、诺亚财富、东方财富等4家机构获得证监会批准,成为首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此后,多批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资格相继获批。

      12月27日,证监会公布《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味着基金销售可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长期以来,银行尤其是五大行在基金零售业务中占据垄断地位,这对基金业最初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随着业态的发展,过于单一的渠道格局降低了基金的议价权,拥挤的渠道影响了发行效率,大额的尾随开支成为公司沉重的包袱。第三方销售的介入,被行业视为建设多元渠道格局的重要一步,有望进一步拓展基金销售市场,因而受到业内欢迎。

      8

      年内业绩不俗 QDII获团体赛冠军

      截至27日,年内纳入统计范围的51只QDII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9.38%,在全类型基金中整体表现优异,主投亚太新兴市场和美国市场的产品都有不俗涨幅。其中华宝兴业海外年内净值涨幅23.97%,不仅在所有QDII基金中排名首位,在所市场基金中表现亦跻身前位。

      这是自07年末QDII基金首发海外以来首次登上年度团体业绩赛的领奖台,经历了两次全球金融危机,多次折戟的QDII基金终于在今年重提腰杆。

      随着财富需求的膨胀,“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念已逐渐为投资者所接受,因而跨境理财日益成为投资者多元配置资产、分散投资风险的选择。在投资渠道有限的背景下,QDII基金的价值逐渐体现。但正名之路任重道远,QDII基金自身在提高投资管理能力、细分投资需求、平抑业绩波动方面仍然有待改善。

      9

      持续扩容

      基金数量突破千只

      今年6月,市场存量证券投资基金数量首都突破1000只,行业步入千金时代。近几年基金数量持续扩容,从1998年首批2只封闭式基金成立到2004年基金数目首次突破100只大关,用了将近6年时间,而基金数量从2011年底的900只跃升至如今的千只规模,仅仅用了6个月左右。

      一定程度上,基金产品数量的快速提升反映了行业充满生命力的发展轨迹,而产品的日益丰富使得投资者的选择范围大为拓宽,也为行业的优胜劣汰提供了竞技空间;但另一方面,传统思维下的同质化竞争也伴生出了诸如砸钱拼发行、营销误导、创新不足的问题。如果没有持续的投资者回报和产品服务创新的火花,单纯数量上的扩容对于行业发展来说仅仅只是量变的概念。行业发展,重量,尤要重质。

      10

      主动参与公司治理

      基金“发声”格力股东大会

      5月25日,格力电器召开2011年度股东大会,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将格力集团推荐的董事候选人周少强挡在了董事会门外;而耶鲁大学与鹏华基金联合推荐的董事候选人则获高票通过。

      在与大股东的博弈中,基金公司有关公司治理的话语经常被束之高阁,而此番在格力股东大会上的“发声”,成为基金主动成功参与公司治理的经典案例,得到了监管层的肯定。

      尽管成功案例少之又少,自2009年基金公司联手否决了双汇发展的议案始,近年来以基金为首的中小股东要求参与到公司治理中的呼声不断升温,与大股东的博弈也在持续加码。成功发声的经验,将使越来越多的基金不甘做“沉默的羔羊”,吹响主动参与公司治理的号角。

      整理:孙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