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产业调查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证监会“三板斧”直指新股“堰塞湖”
    IPO近期开闸恐无望
  • 食品价格持续涨 上月CPI料再升
  • 券商资管新规实施2月有余产品发行量同比增370%
  • IPO财务核查风暴掀起
    部分行业或现集体撤回
  • 上交所要求会员单位
    做好“风险警示板”风险揭示
  • 清理整顿交易场所工作基本完成
    近半数省市通过验收
  •  
    2013年1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要闻
    证监会“三板斧”直指新股“堰塞湖”
    IPO近期开闸恐无望
    食品价格持续涨 上月CPI料再升
    券商资管新规实施2月有余产品发行量同比增370%
    IPO财务核查风暴掀起
    部分行业或现集体撤回
    上交所要求会员单位
    做好“风险警示板”风险揭示
    清理整顿交易场所工作基本完成
    近半数省市通过验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证监会“三板斧”直指新股“堰塞湖”
    IPO近期开闸恐无望
    2013-01-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证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4日,在证监会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已多达882家。如此大规模的新股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股市之上,令投资者不安,更让监管层头疼。

      “吓退一批,分流一批”,一位市场人士如此总结证监会治理“堰塞湖”的思路。根据证监会近期的政策措施,该市场人士认为,监管层一方面通过财务核查“吓退”一批企业,另一方面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通过多渠道分流和放宽海外上市条件,疏导IPO“堰塞湖”。

      ⊙新华社上海1月9日专电

      

      岁末年初,一则监管层将掀起财务核查风暴的消息如重磅炸弹般让投行人士和等待上市的企业不安。分析人士认为,如此举措恐将吓退很多排队的企业,减少新股“堰塞湖”,而至少三个月的检查期也意味着新股近期开闸无望。

      

      新股“堰塞湖”成市场和监管层心病

      尽管监管层不愿承认,但实际上,自去年6月份以来,A股市场鲜有新股发行,首次公开发行(IPO)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申请上市的企业热情不减,这导致排队企业越来越多,形成新股“堰塞湖”。

      证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4日,在证监会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已多达882家。如此大规模的新股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股市之上,令投资者不安,更让监管层头疼。

      实际上,新股发行一直广受诟病。许多投资者认为,新股巨大的融资额对市场信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而其发行上市后即陷入爆炒局面,对市场的抽资严重。出于舆论的压力和对稳定的考虑,监管层不得不采取了暂停新股发行的方式暂缓压力。

      但事与愿违的是,新股暂停并未提振股市。相反,在没有新股入场之后,A股股指屡创近年新低。“停止新股供应,向市场传递的信号是监管层的极度没有信心,对稳定市场有害而无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暂停新股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PO市场的活跃度。方正证券预计,目前排队的882家企业需要三年左右才能发行完毕,巨大的IPO“堰塞湖”成了各方心中的痛。

      

      监管层疏导“堰塞湖”思路渐明晰

      毫无疑问,如何疏导新股“堰塞湖”以及何时重启IPO是当下监管层最为关注的事情。

      “吓退一批,分流一批”,一位市场人士如此总结证监会治理“堰塞湖”的思路。根据证监会近期的政策措施,该市场人士认为,监管层一方面通过财务核查“吓退”一批企业,另一方面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通过多渠道分流和放宽海外上市条件,疏导IPO“堰塞湖”。

      去年年底,证监会突击发布《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规定目前正在排队的800多家IPO企业的中介机构必须在今年3月31日前递交自查报告,证监会将在自查报告审核基础上,开展重点抽查工作。8日,证监会再度召开保荐机构会议,显示出此次核查的高压态势。

      方正证券研究员石磊分析指出,通知里对于业绩下滑企业的劝退意味较浓,如果企业在排队期间,最近一年的业绩不达标,则此前为上市所做的努力均将白费。

      为疏导“堰塞湖”,排队企业还被鼓励转向“新三板”和债券市场融资。据记者了解,监管层将鼓励现有的四个“新三板”的试点园区充分发挥其在各自覆盖区域内的融资功能,并将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鼓励企业利用债券工具融资。

      此外,普华永道香港资本市场服务组合伙人陈朝光透露,随着来港上市门槛的放松,B股转H股大门开启,预计将有更多的国内中小企业来港上市。银泰证券投资顾问路巍认为,如果成行,这既能缓解内地上市排队的难题,也可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今年下半年A股IPO市场可能“复活” 

      虽然2013年的IPO市场仍充满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当前沪深股市等待IPO的企业也已接近900家,但业内专家认为,这些企业同时也为2013年IPO市场的活跃积累了一定的能量。

      安永大中华区高增长市场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认为,2013年A股IPO市场的境况将转好。首先是在新的经济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的前景将更加明朗;其次是证券市场的波动将减少。在此环境下,A股市场的IPO活动有望在2013年下半年再度活跃。“2013年将是正在等待上市的企业实现IPO的好时机。”

      普华永道认为,2013年中国GDP增长有望高于2012年,这将使A股IPO市场亦略有起色。该机构进一步预测,2013年沪深股市的IPO数量有望达到200宗,融资规模在1300亿至1500亿元人民币之间。其中,上海及深圳A股首次上巿公司数目约为40家,融资额在500-600亿元人民币,平均市盈率为20-40倍;深圳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的首次上巿公司数目约为160家,融资额为人民币800-900亿元,中小企业板的平均市盈率为20-40倍,创业板为30-4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