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产业调查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寿险“开门红”难现藏隐忧
    警惕“短期储蓄险”抬头
  • 谁来给信用违约风险兜底
  • 供求关系逆转 财险盈利周期“向下走”
  • 三银行去年四季度净利环比下降
    资产质量相对稳定
  • 摒弃粗放式价格比拼
    保险巨头悄掀新技术革命
  • 民生银行与中国远洋渔业协会
    签署战略协议
  • 在港设立再保险公司
    郭广昌“保险版图”再添子
  •  
    2013年1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寿险“开门红”难现藏隐忧
    警惕“短期储蓄险”抬头
    谁来给信用违约风险兜底
    供求关系逆转 财险盈利周期“向下走”
    三银行去年四季度净利环比下降
    资产质量相对稳定
    摒弃粗放式价格比拼
    保险巨头悄掀新技术革命
    民生银行与中国远洋渔业协会
    签署战略协议
    在港设立再保险公司
    郭广昌“保险版图”再添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供求关系逆转 财险盈利周期“向下走”
    2013-01-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赵铃 ○编辑 枫林

      ⊙记者 赵铃 ○编辑 枫林

      

      相比回暖艰难的寿险业,中国财险业的日子相对好过些。不过,在整体增量有限、机构不断扩容的供求关系逆转下,预计整个财险业将逐步走下高景气神坛,多数财险公司的承保盈利周期呈现明显的向下趋势。

      2008年以来,财险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供求关系,加上监管部门对车险市场乱象不遗余力的整治,绝大多数财险公司都尝到了连续多年盈利的甜头。

      然而,这样的“美好”却在2012年发生了逆转的迹象。一方面,财险公司资本金不断扩大,整个财险行业保费供给能力大幅提高;而另一方面,占据国内财险业七成江山的车险市场,却出现了新车销售持续低迷,从而导致整个车险市场的增量保费出现萎缩。

      根据投行人士的预计,2013年新车销售虽会有所企稳回升,但仍将维持个位数增长,因此,车险业务短期内恐难有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企业投资活动仍在低位徘徊,非车险市场的投保需求亦受到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蛋糕”没有变大,“抢食者”却与日俱增。自去年外资被允许经营交强险业务后,在华外资财险公司相继吹响了2013年进军中国车险市场的号角,磨刀霍霍、蓄势待发。与此同时,由地方系资本组建的中小型中资财险公司也在不断扩容。

      可以预见的是,外资财险与中小财险对车险业务市场份额的争夺,很可能在短期内将加剧整个车险行业的竞争,成为此轮财险行业承保周期加速下滑的一个潜在推手。

      而另一个推手则是箭在弦上的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有消息称,在去年多次内部征求意见后,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方案将在2013年出炉并实施。

      对于这个改革所产生的行业影响力,业内的普遍观点是,中长期来看,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将对保险公司经营成本控制、精算管理、风险定价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财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受益于规模经济、数据积累、定价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大型财险公司可能更为受益。

      但从短期来看,由于改革的推进将带来保险责任扩大而费率却面临下调压力,中小型财险公司可能因此而掀起一场恶性价格战,进而引发整个行业再次出现不理性的价格竞争。从而使此轮财险行业承保周期加速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