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啥?
面对混业经营时代的渐行渐近,公募基金如何蜕变成强大的财富管理行业;岁末年初的反弹能否终结持续多年的疲软行情,从而让基金投资亮点频现;市场化改革之下,基金公司又如何在IPO扩容浪潮中寻得胜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2年的征战硝烟还未散去,公募基金已马不停蹄踏上了2013年充满变数的路途。
某种意义上,2013年,从战略、投研到营销,公募将要接受市场一系列从未有过的拷问。新年工作首周,基金有何所思何所为,又为一年之计埋下了什么样的伏笔?
变革2013,剧情才刚刚开始……
⊙本报记者 丁宁 郭素 吴晓婧
总经理谈战略:寻找合适的路
作为掌舵人,基金公司总经理的所思所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司未来的发展走向。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思路进一步落实的当下,面对混业经营时代的渐行渐近,如何为公募基金找寻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成为他们新一年最为普遍需要回答的问题。
“不停开会。”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告诉记者:“新年首周,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会,总结2012年的经验与不足,改进2013年各项工作。”
2012年,富国基金实现了长期资产的稳定增长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长期资产规模(剔除联接基金、货币基金与短期理财债基)从2011年末的540.39亿元增长到684.32亿元。专户、社保、年金等非公募业务稳定增长,目前富国管理的资产总量已经突破1000亿元。
窦玉明表示,对于基金业来说,2013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走出同质化的“死胡同”。现在产品通道放开了,如果还像过去那样能发多少发多少,谁都没有这个能力。最终发什么,发多少?必须考虑产品的差异化。富国基金希望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做成有特色的公司。
“我们希望选几个有限的领域,争取在每一个领域做到行业的前三名。”窦玉明说。
景顺长城总经理许义明的新年首周秀似乎更有“喜庆”的味道。
统计显示,景顺长城旗下核心竞争力基金获得2012年度股票型基金冠军,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基金也进入前十名,同时还是过去三年股票型基金的冠军。
“新年上班,心情如何?”记者问道。
许义明笑答:“充满信心。”随后还特意补上一句:“新基金法的落实,更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许义明告诉记者,新年第一天上班,他不断接到股东、渠道以及机构合作伙伴们的祝贺电话。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投研团队和冠军基金经理余广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希望投研部门总结经验,对过去的一年做出中肯的评价并对未来发展制定更加清晰的目标。
和窦玉明一样,在刚过去的一周,许义明开了不少的会,总结回顾基金市场2012年的整体发展情况,要求各部门对2012年得失进行归纳反思,剔除2013年的计划和目标,同时也参与了多项新业务的讨论。
谈及发展定位,许义明表示,过去一年景顺长城不仅投研团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营销上也增加了信用债和ETF产品,运营等其他业务领域也有长足的进步;2013年,公司将在继续固化主动股票型基金传统优势的同时,开发固定收益、ETF及量化等灵活丰富的产品,中外方股东都对公司发展提供最大支持。
而在国联安总经理邵杰军看来,新年工作第一天并未感觉有什么特殊。他表示,2012年众多与基金行业相关的法规或管理办法相继出台,基金公司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立足并获得长期稳步的发展,探索适合公司特点的发展道路,是“每天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
邵杰军告诉记者,新年第一周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沟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创新方案的沟通,多次组织内部头脑风暴,积极与外部合作伙伴讨论产品创新方案。
“产品创新策略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核心竞争策略,新的一年要一如既往切实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为其提供适合的创新产品”。
二是公司团队内部的沟通,关于公司发展定位、竞争策略的沟通,在公司内部形成统一认知,为新一年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103年,作为公司总经理,我的核心任务就是信任并激励公司前后线团队,为他们搭建展现才能的舞台,并做好管理团队与股东的沟通,为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邵杰军表示。
他告诉记者,过去几年国联安已经在产品创新和投资业绩上有了较好的积累,2013年对公司发展的期许是稳定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保持投资业绩的可持续性,为更大范围的投资人带来更优异的绝对回报;同时,力争在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上有所突破。
“经过2012年的悉心耕耘,目前国联安各业务条线已凝聚了一批优秀的领军人物,各业务团队也日趋成熟稳定。”邵杰军表示:“2013年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坚守理念,不随波逐流,杜绝不顾市场需求,不顾投资回报的盲目跟风行为。”
此外,新基金审批制度的变革将赋予各基金公司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基金公司间差异化、个性化的竞争特点将逐渐显现。未来,是选择简单重复地跑马圈地,还是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专注方式,成为摆在每家公司面前的新课题。
邵杰军表示,就国联安而言,产品发展思路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首先,坚持积极的产品创新策略,走特色化、定制化之路;其次,通过有效的持续营销活动,扩大旗舰产品的规模;最后,通过外部合作,为客户提供特定风险收益特征的对冲或套利产品。
基金经理谈投资:或向成长股切换
投资方面,随着市场对蓝筹的分歧进一步加大,新年以来基金经理开始越来越多将注意力集中到成长股上。
事实上,部分基金对蓝筹的态度已慢慢发生变化。大成基金相关人士指出,周期股在经过前期较快上涨之后有一定调整的需要。目前经济缓慢复苏的趋势并未出现变化,因而大盘仍将维持向上格局,不过行业上有板块轮动的可能,中小股票将再度活跃。
“市场在经历近1个月急速上涨之后,短期调整可能性在增大。”某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但其强调,目前市场没有明显风险点,短期整固后市场行情有望继续上扬。
“行业配置上,鉴于周期股的涨幅较高,较为充分地反映了经济复苏和政策面的情况。如果经济出现强复苏,也需要看到3、4月份旺季的数据才能验证,因此我们配置会偏向均衡。”某基金经理如是表示。
“由于经济企稳回升,加上外资流入,2013年一季度估值低的蓝筹类板块有望得到修复。”东吴内需增长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刘元海表示,估值修复体现的是一种情绪,而决定是否延续涨势的是基本面。2013年银行的利润可能保持个位数的增长,利润增速不会特别的高,相对谨慎。
有意思的是,蓝筹上涨乏力,而市场热点有正渐渐转向成长股和概念股的势头,尤其是,基金经理们更加注重从开始披露的年报中挖掘优质成长类个股。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规定在次年元旦后至4 月底的4 个月内进行集中披露。随着年报行情的开始启动,前期表现不佳的预增类等股票或将逐渐受到资金重视,有望获得一定超额收益。”某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
博时基金相关人士也指出,上市公司2012年报已经开始公布了,“超预期因素”成为关键看点,鉴于大盘股的盈利预期已经被市场充分发掘,不妨关注过去一年成长性较为确定的中小公司,也许会有额外惊喜。
“年初市场往往主题性投资盛行,年报业绩超预期的、受益于政策利好刺激的、行业景气有底部回升迹象的行业及公司短期亦可适度关注。”汇添富基金相关人士如是表示。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指出,短期内“风格切换”是伪命题,目前对成长股和概念股的追逐更多的是短期资金行为,成长股的“春天”还未到来。
东吴基金经理刘元海指出,一季度市场将保持较强势的行情,估值低的周期类股票估值有望率先得到修复。但到二季度,由于周期类年报和季报业绩可能还是一般,并且经济复苏力度也有限,消费和成长股业绩增长确定性相对还是比较高,二季度市场风格可能会切换至消费和成长股。
与上述基金经理结论略同,逻辑不同。某公司投资总监表示,目前谈市场风格切换还言之尚早。在经济复苏初期,首选确定性强且估值低的早周期行业;成长股的行情有待业绩确定,根据经济回暖情况,成长股届时或将经历“业绩”和“估值”的双提升,这一时点可能要到下半年。
在12月份频繁跑各券商“策略会”的忙碌后,目前基金经理陷入另一种等待的“胶着”:1月10日起直至月底,将进入数据发布高频期,陆续公布去年12月份与2012年全年经济数据;而研读这些重要经济数据,有助于前瞻2013年经济和整体投资机会。
10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单月出口增速14.1%,超出市场预期,也创下自去年6月以来的新高;11日,统计局最新数据,2012年12月CPI同比上涨2.5%,略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2.3%。11日,2012年12月PPI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0.1%。
“1月份以来市场走势比较犹豫,也与等待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有关。”某基金经理指出,从已经披露的数据来看,通胀略超预期;PPI降幅在收窄,未来一两个月或许会继续好转,经济确立企稳回升态势;海关出口数据也提振了信心。
事实上,基金经理们普遍预期2013年经济环境逐步好转,尤其是上半年的确定性较大。某投资总监向记者表示,宏观经济见底上涨趋势基本确立,一季度比较确认,二季度无法证伪。
“从宏观经济来看,经济企稳,缓慢复苏。预计2013年GDP同比增速略有回升但幅度不大,全年保持在7.5%—8%区间波动。”富国基金相关人士表示,经历了长期的熊市之后,未来A股市场还会有反复,也会有突然的下跌,但下跌的空间不大,牛市初期的特征开始显现;同样,也不具备大面积上涨和疯狂的格局,市场将在犹豫中前行。
其进一步指出,一季度A股依然有望保持活跃,看好受益于经济复苏的早周期行业、受益于流动性改善的行业、业绩周期向上确定性高的行业,继续关注城镇化相关的主题投资板块。
渠道经理谈销售:更重利润考核
相对而言,新年最先感受到焦灼压力的要数渠道销售经理了。
发新基金、谈年度合作计划、组织答谢会,渠道销售经理的“跨年工作”异常忙碌。当公司总经理再度增加了新基金首发计划的数量后,他们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
清晨六点半,王燕(化名)就已经起床,这一天,她要赶往工行的支行进行拜访,下午、晚上还要进行两场银行客户经理、理财专员的培训。这样忙碌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一周。
“一开年就发新基金,每天像打仗一样。”谈起今年公司预定的目标,小王觉得压力更大了:“公司今年打算发行至少10只以上的新基金,这意味着每个月基本上都会有新基金在发。”
相比于小杨,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渠道人士则更是叫苦不迭:“今年公司打算发行20只新基金,渠道会非常非常累。”
新年开局,新基金发行大战就已经拉开序幕,目前正在发行的新基金已经超过了20只,而今年以来在售及待发的新基金数量已经突破了百只大关。
“好几家大型基金公司现在手上已经有4只新基金的批文。”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担心的是,“从审批制走向备案制后,今年新基金发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首发规模应该也会越来越小。”
据记者了解,目前大型的基金公司对于2013年的发行目标多数在10只以上,中型的公司一般在6到8只左右。
对此,业内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总经理认为,越来越多的产品,越来越拥挤的渠道,引发的是越来越高的成本,越来越紧缺的人才,这是一个现实,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在IPO文化背后是基金公司对规模的渴求。规模是基金公司赖以生存的根本,从这个角度看,基金行业崇尚“规模论”也是常理所在。但规模就像细沙,你抓得越紧,它越想从指缝中溜走。
发行渠道越发拥挤,银行要价能力开始增强,虽然尾随佣金还未见上涨,但大行的托管已经相当难谈,银行渠道对基金公司和产品开始严格筛选。由此,跟银行谈年度合作,是岁末年初基金销售渠道经理的又一场“大戏”。
“一般全年的基金托管计划会在年初就与银行谈妥,并确定下来。主要包括首发计划多少只,产品类型以及确定在哪些银行托管、托管的只数等。”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渠道经理感慨,现在基金业基本上丧失了垄断优势。
“牌照逐步在放开,除了越来越的基金公司外,券商、保险、私募都能够发现公募产品,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首发压力肯定比往年更大。”上述人士表示,相比于往年,今年在跟银行谈合作的时候,开始更加重视谈持续营销。在其看来,去年各类固定收益产品包括债券基金以及短期理财产品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随着产品的多元化,持续营销的可选品种也越来越多了。
此外,大量新基金积压待发给渠道造成了极大压力。目前而言,在所有托管行中,尤以建设银行最为拥堵。据天相投顾统计,目前托管在建行的在发及获批待发新基金达到36只,在所有托管行中最多,工商银行则有21只新基金在发或待发,同样压力不小,近年来在新基金托管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招商银行目前则有6只新基金托管。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上海片区的渠道经理对记者透露,由于基金IPO大幅增加,银行渠道更加拥堵,银行也就更加强势了。如一家大行今年每月的新基金托管预计是十多只,银行开始严格筛选其托管的产品。此外,与之前不同的是,往年即使银行没有托管的产品,也会在新基金发行期间帮你销售,但今年一些大的银行表示,没有托管的新基金在发行期不再上线销售,仅会在新基金发行结束后再进行销售。
发基金、谈合作,组织答谢会,也是近期各大销售渠道的重点。“公司营销费用控制的越来越紧,年底答谢需要送一些礼品,但由于营销费用不足,只能挑一些便宜的。”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渠道经理感慨,今年就是送台历,也控制的很紧。
在近日某基金论坛上,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指出,银行的议价能力再度提高,对基金行业利润的侵蚀很大,他担心,未来甚至将经历全行业亏损的过程。
在渠道资源日益紧张的同时,银行要价或也将水涨船高。“目前虽然还没有看到尾随佣金再度上涨,但随着银行的议价能力再度提升,这应该是可以预见到的事情。”前述深圳某中型公司人士直言,大公司相对有控制能力,而对小公司而言,势必面临大行要价太高的尴尬情况。
基于上述担忧,基金业开始越发重视对于利润的考核。
“公司对于成本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对利润考核要求则也越来越高。”深圳一家中型公司的渠道经理透露,公司加大了基金规模日均存量的考核,今年考核指标中,90%以上的权重都是对于利润的考核。
沪上的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渠道经理亦有同感。她表示,2011年之前,公司对于销售渠道的考核仅仅是考核新基金的发行量,而到2012年就明显转变了,现在是更加侧重利润的考核。据其透露,目前对于管理费收入的考核占比为4成,基金保有量为2成,新基金发行的考核已经下降至2成,其余还包括定投和其他一些的工作任务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