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论一瞥
◎英国《经济学家》1月19日社论
再见,盖特纳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14日表示,如共和党不提高债务上限,市场将失控,美国将再次深陷危机。财长蒂莫西·盖特纳也在同日表达了相同观点,并认为这或许不到一个月就会发生。而按计划,盖特纳那时已将权力移交给杰克·卢了。
虽然很多人都从危机中得到了经验,但盖特纳的经历无疑更丰富。20世纪90年代,他应对过新兴世界的货币危机及银行危机。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他是纽约联邦储蓄银行行长。这些经历使得他在美联储拥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如对贝尔斯登投资银行和美国国际集团提供紧急融资,以及让雷曼兄弟投行破产。身为奥巴马政府的财政部长,盖特纳设计并实施了压力测试,向银行系统注资以维持稳定。
盖特纳对银行的处理方法及其后来的金融改革都被视为强化了“银行大而不倒”的准则。所以,自由派和民主派的评论家认为,盖特纳对于大银行过于大方。面对种种批评,盖特纳表示,在美联储监管下的银行比大多数机构能更好地抵挡风险。美联储和财政部在投入大银行的资金上也大有获利。实际上,多亏了2009年盖特纳针对银行推出的压力测试和资本重整,使得这些银行如今都重返私营,实现了更好的资本化。
在盖特纳任期内,美国每年财政预算赤字都超过1万亿美元。但鉴于现今的经济疲软,巨额赤字也成为无奈之举。比起债务负担,更令人忧虑的是缺少创造稳定的计划。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有很多:稳定计划不是奥巴马的优先任务、两党和谈因立场分歧总是以失败告终。2013年奥巴马和国会也将纠纷不断。双方的胜负更多取决于谁在舆论中占优势,而非提案本身的优劣。(贺艳燕 编译)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1月15日专栏文章
欧盟最大的问题是领导力赤字
在构建欧洲货币联盟的过程中,政治领导人未能考虑清设计的缺陷所有含义。更糟的是,现在他们还未从这一经验中得到教训。欧洲在货币体系上的融合暗示了政治表达的新机制。危机前,欧盟受到了“民主赤字”非议。如今,全面的紧缩政策让对这一批评来得更加猛烈。
不幸的是,欧洲同时还面临“领导力赤字”。20世纪中期充满魄力的领导人,如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当代无人可媲美。现在是靠无聊的官僚体制和技术官僚来连接民众和欧盟。
欧盟正试图民主化欧洲委员会来应对领导力赤字。主要方法是选民可直接选举欧盟领导人。这使得选民与欧盟政府的联系更为直接,同时,也能让政治家表现得更为积极。这种方式受到很多支持,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好主意。因为两党体系存在很多问题。两党模式曾在英国前殖民地流行,比如一些非洲国家。但其带来的结果是毁灭性的。公民不理解他们的政治喜好为什么要与非左即右的政治党派相联系。人为地分裂出左和右来创造一个新的欧洲政治组织,将使得权力重新分配的斗争更为激烈。
一些人士为此建议欧盟采用瑞士模式,几个党派相互竞争,但其目的并非是排他性地控制政府,而是选举出一个兼容并包、相互制衡的政府。瑞士模式的问题是难以产生鼓舞人心的新政策。
今天的欧洲不需要能煽动民众情绪的领导人,而是需要有能力在复杂、多维的政治世界中发挥作用的领导人。
(作者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和国际关系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 贺艳燕 编译)
◎日本《读卖新闻》1月16日社论
德国“零核电”政策何去何从
德国计划在2022年前废止所有的核电站,作为电力的替代品,德国把希望寄托在风力、太阳能等再生能源上。但是再生能源的真正普及面临极大的困难。日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
德国的再生能源普及政策,主要是指2000年制定的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即电力公司以高昂的固定价格收购一定年数的再生能源电力。大量企业因此而加入太阳能发电行业,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占有比例从2000年的7%上升到了2011年的20%。但由于收购费用上升导致了电费不断上涨,目前这个制度正面临分岔路口。德国去年10月发布报告说,2013年平均每户家庭的全年电费将提高100欧元,国民不满情绪立马上涨。产业界也一片反对之声,很多人担心成本的提高会打击企业的经营。德国环境部去年10月也承认了固定价格收购制度的缺点,并表示要从根本上重新讨论再生能源政策。
再生能源的普及并不必然带来相关产业的振兴和就业率的提高。在中国制造的低廉太阳能板的冲击下,德国生产商捉襟见肘。另外,作为主力的风力发电也有问题。发电站主要设置在德国北部,而电力的主要消费区域在南部工业带,由于环境保护团体反对,从北向南架设输电线的工程难以推进。
日本之前的民主党政权参考德国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于去年7月制定了自己的制度。但如上所述,以高昂的固定价格购买20年电力这一制度是有问题的。德国现在仍有9座核电站在运行,而且可以从周边国家进口电力,但日本尚在运行的核电站只有两座。如果政府再不快速启动安全的核电站,日本的电力供给体制将面临崩溃。
(梁宝卫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