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邹靓 ○编辑 于勇
在1月18日举办的中国财富管理2013高峰论坛上,来自银行界、学界的多位专家学者就“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路径”的议题展开圆桌讨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中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中面临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因为组织架构和风险控制的约束,私人银行要想建立独立的客户渠道和产品线非常困难;二是,市场因监管政策差异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间,财富管理市场发展需要“统一的游戏规则”。
近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要把理财产品列为严格监管的表外业务重点,对产品设计、资金投向、产品销售等将进行严格监管。理财产品的风险防范问题,不仅是商业银行也是这个财富管理机构所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
讨论中,中国民生银行李文从财富管理业务流程的角度提出了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中存在的五个风险点。“首先要看投资者教育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已经能够识别风险;其次是产品提供者是否足够专业;再者,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是否到位;最后是销售环节是否存在过度销售等问题。此外,监管政策也会对整个风险控制产生影响。”
不过总体来说,银行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相对其他机构的资产管理,在产品风险属性上是更倾向于也更偏好稳健型产品的。在这一点上,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监汪圣明体会颇深。
他表示,总体而言商业银行的产品在风险、收益上的平衡做得比较好,能够契合银行大部分客户的需求,稳健型的产品是商业银行的主流产品。“当然银行的客户有多种类型,客户的风险偏好也不尽相同,但在当下阶段,我们更多的是要满足这种主流客户的理财需求,应该更多地从风险把控的角度出发,更多地创设出风险可控同时又能战胜通胀、战胜存款的金融产品。”
汪圣明认为,商业银行相对于其他资管机构的优势在于,商业银行提供的是综合化的财富管理业务,即银行除了直接创设产品提供给客户之外,还会根据客户的需求,从国内金融机构及国外资产管理机构广泛的采集、采购产品。另一项是,“商业银行在投资管理的领域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或者优势。商业银行既有传统的优势领域,比如固定收益、信贷市场,,也可以把客户的资金或资产管理需求委托给第三方机构,比如信托资产管理、券商的资产管理、基金公司资产管理,甚至海外资产管理机构,我们委托他们替我们的银行去管理资产。”
但也正因为银行的灵活性,市场存在质疑:一是银行掌握着绝对的渠道优势,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二是银行可能被其他机构销售化或者渠道化,成为各类机构的销售部门。
在这个问题上,渣打银行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监郑毓栋认为,无论商业银行是“享有渠道霸权还是沦为销售部门”,做好了就都是银行的优势。原因在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必须要打交道的金融机构就是商业银行,也包括企业。银行掌握了大量客户数据,对客户的认知可以通过数据挖掘。除了业务信息外,银行可以知道客户的消费习惯、家庭状况、企业的运营状况,这些都是开展财富管理业务非常好的平台。”
另一个优势,则来源于商业银行的开放性。“任何机构的产品都可以放在商业银行的平台上,很多的金融机构受限于自己的性质没有办法销售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但是你不能保证你自己的产品永远是市场上最好的,而开放性正是对客户负责的最好表现,你能够到市场上面拿到最好的产品给到你的客户。这才是理财业务,银行最后要做到的事情其实也就是资产配置的理念”, 郑毓栋说。
至于如何实现由产品销售向资产配置的财富管理升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提出了两点关键性问题。“其一,私人银行一直提出要建立与零售银行相分离的独立的品牌、客户渠道和产品线,但事实上非常困难,这主要是收到了组织架构和风险控制的约束;其二,为了打开私人银行的业务通道,我们曾经建议给私人银行授予信托牌照,这样私人银行可以独立开发企业客户,独立开发投资项目,独立包装产品,但事实上是现在财富管理机构虽然非常多,但是标准不统一、业务范围不一样,大批财富管理机构在不同的监管门槛或者游戏规则之下进行监管套利、政策套利,这成为很多财富管理机构重要的盈利来源。财富管理市场需要一个统一的门槛和政策范围,游戏规则应该相同,这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