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今年首批传统封基即将到期
    “封转开”蕴含投资机会
  • 民生加银
    获准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
  • 托关系找人情成营销手段
    基金发行渠道陷“堰塞湖”
  • 分级债基A类
    4.6%高收益或引追捧
  • 2013年艺术品投资:现金为王的买方市场
  • 德邦基金:
    2013年投资深挖政策红利
  • 13贵州高速债今起发行
  • 东吴内需增长
    今日结束募集
  •  
    2013年1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财富管理
    今年首批传统封基即将到期
    “封转开”蕴含投资机会
    民生加银
    获准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
    托关系找人情成营销手段
    基金发行渠道陷“堰塞湖”
    分级债基A类
    4.6%高收益或引追捧
    2013年艺术品投资:现金为王的买方市场
    德邦基金:
    2013年投资深挖政策红利
    13贵州高速债今起发行
    东吴内需增长
    今日结束募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托关系找人情成营销手段
    基金发行渠道陷“堰塞湖”
    2013-01-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周宏 ○编辑 张亦文

      

      2013年开年后,基金发行也渐渐显出获批存量基金较多、渠道竞争过于激烈的“发行堵塞”现象。

      上海和深圳的一些大型基金公司的有关人士透露,目前,业内主要的银行销售渠道,已经全面处于堵塞状态。为了给等待发行的40个以上的新产品找到一个合适的发行档期,新基金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台面上逐渐进入到托关系、找人情、批条子的地步。“今年一季度肯定是历年来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季度了。”一位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

      

      今年一季度主要消化去年获批的存量

      尽管业界纷纷预期,在转入实质上的备案制后,基金发行在2013年会大大加快。但实际上,现在的发行压力主要来自2012年的积累。

      据业内人士推测,去年已经获批而目前正在寻找发行档期的基金预计在40至50个之间。按照哪怕最短的一周发行期推算,上述基金也将把一季度内各大行的发行渠道填满。而这个还没有考虑今年年初将获批的增量。

      “有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明确说了,一季度内就是消化去年获批的存量基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和该银行去年签署了正式代销协议的新基金数达到十个以上。

      据悉,在度过了公认的发行难点——年关节点后,各家基金公司都进入了新一轮的冲刺阶段。而随着股票市场的回暖、以及去年债券类基金出色的业绩表现,基金产品的发行环境开始提升。

      但不是所有的渠道都敞开大门,业内目前公认,国内客户量最大的渠道之一——工行,就是最难啃的骨头。一些公司表示,工行的发行大门已经基本上把小公司推在了外面,“工行有自身的子公司工银瑞信,也有一些长期合作的老牌基金公司,一般中小公司根本敲不开他的门。”业内人士表示。

      

      发行白热化只是开始

      为了让新产品顺利发行,一些基金公司的市场人士目前已经进入全国奔波状态,从北京到深圳再到上海,各地轮着转,只为了把工作再做细一点,环境做得好一点,今年的市场份额多占一点。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来自业内的信息,由于放开产品申报,目前业内的基金公司都在摩拳擦掌。一些超大型基金制定了“火力全开”的发行策略,年发行产品数可能会上20只。若有6至7家公司执行这种策略,同时考虑业内平均发行数的上升,则今年实际基金发行数可能突破400只,相比2012年增长40%以上。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计划无法执行。原因在于有限的客户认购能力和日益巨大的竞争,而且这个竞争不仅仅在基金行业,更包括其他的财富管理行业的“跨界竞争”。

      比如,在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今年以来,日销售的券商理财产品就超过5亿元,这个数目在一些时候超过了同期公募基金发行。若再考虑其他理财产品的分流,更多产品进入公募发行领域,基金的发行堵塞恐会在2013年成为常态。

      “2012年全行业发行了265只产品,募集规模在6000亿以上。今年发行数量可能超过去年,但要在规模上刷新这个纪录就很难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