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要闻
  • 5:广告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百县聚焦新型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是关键
  • 应对赶超压力 广东改革提速
  • 大行加码今年城镇化信贷
  • 新型城镇化是趋势更是需求
  • 改革需要更大动力和勇气
  •  
    2013年1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百县聚焦新型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是关键
    应对赶超压力 广东改革提速
    大行加码今年城镇化信贷
    新型城镇化是趋势更是需求
    改革需要更大动力和勇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改革需要更大动力和勇气
    2013-01-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刘宏鹏 朱文彬 ○编辑 枫林

      ⊙记者 刘宏鹏 朱文彬 ○编辑 枫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受益于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广东在“前沿阵地”上“杀出一条血路”,凭借“三来一补”的外向型经济,自1989年起就扛起了经济第一大省的旗帜,这一扛就是24年。

      然而,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净出口由广东的“长板”变成了“短板”。如今,江苏一步步迫近。正在召开的广东省两会迷漫着一股焦虑气息。

      于是,对比粤苏之间的差距,成为委员、代表及专家学者们集中反思的焦点。广东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长达10年落后于江苏,2012年差距拉大至1.2万亿元。严峻的现实是,国际经济环境制约着广东无法在外贸方面再有大的起色,消费在扩大内需方面仍没有唱起高音,在投资方面,广东已是连续21个月负增长。

      广东没钱投资么?“不差钱。” 广东省人大代表、副省长陈云贤说,广东全国金融第一大省的地位牢固,整个广东金融存款余额超过10万亿元;广东省金融办主任周高雄说,只要省里有需求,在金融方面可以动员1万亿的增量来拉动投资。不仅如此,广东的民间资本有1万多亿元,用于投资的刚超过五成;借道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特区,可获得便宜于境内成本五分之一海外资金,也不可估量。

      广东没项目可投么?获批不久的广州南沙新区,以及有“特区中的特区”之称的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大部分还是“处女地”;周高雄认为,广东并不乏投资机会,长远来看,广东要平衡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差距,也有太多太多的基础设施需求大量投入,更有推进城镇化、改善民生等方面,项目不可谓稀缺。

      既有钱、又有项目,难道是投资环境出了问题?非也。众所周知,广东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被认为是“官味度”不重的省份。早些时候,广东就开始着手大部制改革,减少或简化审批流程,培育更有活力市场环境。此外,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说,去年广东出台贯彻“民营经济36条”的细则,对民企开放的领域也已经基本没有太多限制。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过度市场化”在广东“两会”期间也被认为是一大阻力,有人认为,企业做投资都想要超预期收益,太市场化、太透明、竞争太激烈只会赚到平均利润。更关键的是,政府在投资意向面前并不像其他省份那样重视。一来自商业界的广东政协委员称,自己本想在家乡投些项目,但当地政府似乎并不重视,而去其他省份时则受到相当的礼遇,“不投感觉都不好意思了。”目前,他有多数项目投资于广东之外,项目投资超过50多亿元。

      深层次的原因,更在于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躺在政策上吃红利太久了,缺乏了继续深入改革的动力。举例来说,广深高速“费坚强”的话题再一次引爆广东两会。广东是全国收费站最多也最为密集的地区,是经济成本高居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广深高速为典型的广东高速公路,拥堵不堪,高收费依然,账本不清,却还陷在“建设-无止境收费-永远还不清债务”的怪圈之中。

      如何打破这一怪圈?事实上,在早些年前,广东省金融办主任周高雄就拿出过金融创新的“钥匙”,即以“路桥资产证券化”代替“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日前,周高雄仍在广东两会上呼吁用金融创新的方法代替旧模式。

      “改革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共提了70多次改革,包括深化经济、行政体制改革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改革步入深水区这际,作为先行先试地的广东,须淡化忌惮,浓化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