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诚诚 ○编辑 张亦文
开年以来火爆的债市一级市场幕后主力隐现,广义基金超越其他众机构成为持债的绝对主角。中债登最新统计月报显示,截至1月末,广义基金增持近640亿元,遥遥领先于商业银行、保险、券商等其他机构。随着公募基金发行放量,上述基金配置需求支撑债市发行持续走牛。
基金“变身”拿债主力
统计数据显示,1月债券总托管量增加1252亿元至23.88亿元,其中广义基金当月增持639.5亿元,占比达51%,保险增持227.87亿、商业银行仅增67.72亿元,证券公司则比上月同期减少28.64亿元。
“基金主要是因为1月成立数目较多。”沪上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基金陆续进入配置期助推了发行市场供需两旺。而以往“吃债”大户商业银行增持债量较少,一是因为期间利率债发行较少,对其增持行为有所影响,此外,年初商业银行放贷冲动较高,这也制约了其配置债券的需求。
统计显示,1月公募基金成立规模为534.91亿元,创下基金有史以来1月份成立新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近40倍。上述基金中,货币市场类基金发行17只,规模达464.3亿元,占全部新基金的86.8%。债券基金发行4只,保本基金1只,混合基金1只,募集规模分别为58.16亿、7.81亿及4.64亿元。
随着上述及去年四季度发行的固收类产品陆续进入成立期,债券市场配置需求旺盛。今年以来一级市场持续呈现火爆局面,年内发行的国债、国开行浮息债、福娃债等发行利率均大幅低于预期,而企业债平均票面利率也降至5.7%左右,创至近6个月以来最低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广义基金既包括公募基金,还包括信托、专户、基金公司管理的社保、年金等。
崇尚“养券” 机构热捧企业债
除上述原因外,市场人士认为,广义基金增持债券量相对其他机构较多也与企业债、中票等信用类产品发行提速有关。由于在债券产品选择上限制较少,公募基金成信用类债券的最大买家。
上述数据显示,不包括托管在上海清算所的短融及超短融,1月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增势迅猛,两者合计净增加近1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则因到期量相对较多,净增长有限。其中,金融债当月净增259.2亿元,国债则小幅减少42.45亿元。
“公募基金是企业债拿债大户,这些品种商业银行是不能买的。”某证券公司固收自营交易人士指出,由于保险、商业银行在债券购买方面存在一定限制,上月企业债产品大量发行,也一定程度助推了基金持债量被动提高。
此外,由于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交易性机会不多,机构投资策略主要以“养券”即持有高票息品种吃票息为主,企业债发行因此也受到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