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专版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数据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分级基金杠杆端溢价转折价
    关注进取份额估值修复机会
  • 紧盯有色煤炭补涨机会
    借道资源杠杆指基套利
  • 鹏华产业债券基金
    首募超22亿
  • 基金开年大举吃债 助推一级市场火爆行情
  • 中小公司崛起
    基金业格局再次洗牌
  • 基金公募业务竞争白热化 非公募业务或成突围之路
  • 公司债热度不减
    今年以来已发157亿
  •  
    2013年2月7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财富管理
    分级基金杠杆端溢价转折价
    关注进取份额估值修复机会
    紧盯有色煤炭补涨机会
    借道资源杠杆指基套利
    鹏华产业债券基金
    首募超22亿
    基金开年大举吃债 助推一级市场火爆行情
    中小公司崛起
    基金业格局再次洗牌
    基金公募业务竞争白热化 非公募业务或成突围之路
    公司债热度不减
    今年以来已发157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公募业务竞争白热化 非公募业务或成突围之路
    2013-02-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安仲文 ○编辑 张亦文

      

      在A股环境变幻莫测的市场背景下,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布局基金公司业务,公募业务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状态。考虑到银行渠道的拥堵和高额的成本支出,基金公司因此纷纷发力毛利率较高的非公募业务。记者获悉,部分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超过20%。

      记者获悉,深圳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已经成为该基金公司的王牌业务,包括社保、企业年金、专户在内的非公募业务收入占该基金公司总收入的20%以上。上述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负责人向《上海证券报》透露,非公募业务中仅专户理财业务资产规模就超过了70亿。据悉,该基金公司在去年四季度到期的两只产品均提取了业绩报酬,可提取业绩报酬的超额收益达到了7%。

      “公募基金的数量越来越多,银行渠道变得非常拥堵,公募产品的发行已经很难再现往年的繁荣。”国内一位基金公司高管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未来还有其他更多的机构或组建基金公司,或介入公募领域,因此公募基金业务的毛利率呈下滑状态。

      上述人士指出,当前非公募业务显然是基金公司各大业务中非常赚钱的一块,成本投入较低是非公募基金的重要优势,而公募基金则需要向银行支付高额的尾随佣金,因此发力于专户、社保等领域才能在激烈的基金公司竞争中生存下来。

      虽然基金公司都力图在各个新的竞争领域获得一席之地,但基金在非公募业务中的表现也呈现分化状态,以基金公司强力推进的专户理财业务为例,虽然有多达数十家的基金公司都在专户理财领域发行产品,进入实质性操作,但专户理财的运作效果和实际所得也千差万别。来自相关渠道的数据显示,去年不少专户产品未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基金公司所希望的从专户业务中提取业绩报酬的预期也大多落空,亏损的专户产品更是比比皆是。

      “许多专户产品表现不尽如人意的背后是投资经理未能摆脱公募的逻辑。”深圳一位专户投资经理向《上海证券报》介绍,其所在基金公司专户业务发展较好的重要原因是专户投资经理并非来自公募,而是来自公司的社保和企业年金组合。他认为,许多公募基金经理被调至专户投资岗位,但公募基金的逻辑并不适用于专户投资,公募基金重配置的策略不适合专户的重个股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公募基金是没有期限的,而专户理财存在到期清算,专户投资经理对个股的研究必须深入到期限之内,一只2012年底到期的专户产品没有必要去配置一只2013年一季报业绩靓丽的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基金业协会披露的2012年基金公司数据也显示,截至去年底,共有16家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超过100亿元,更有6家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规模超过了公募业务,非公募业务规模最大的是嘉实基金公司,目前其管理的非公募规模达到926.37亿元,博时和南方基金的非公募业务规模则分列第二、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