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与此同时,作为116家中央企业的“大管家”,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今年初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做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今年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具体措施。
自国企改革以来,虽然成绩斐然,也面临一些问题。下一步国企改革又将如何走?走什么路?如何借助资本市场?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
⊙记者 郭玉志 ○编辑 龚维松
记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企改革成就有目共睹。虽然国企改革从未停滞,但市场对国企以及央企的偏见此起彼伏。在去年底今年初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以及国资监管会议上,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多次提到国企改革。您认为,当前国企改革的背景与此前有何不同?当前国企改革要突破的瓶颈有哪些?
季晓南:应该说,国企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滞过。无论是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之初,还是即将提出来的深化国企改革的总体目标等,都一直在探索。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比如国有企业布局结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等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此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成本优势等都已经明显减弱,传统优势不复存在,现在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很突出。不仅如此,市场对国有企业、央企议论较多。例如垄断、效率低等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到当前阶段,其改革仍处于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
记者: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20多年,也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20多年。您如何看待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未来国企改革是否还需借助资本市场?
季晓南:我认为二者之间应该是互动的关系,国企改革发展与资本市场发展是一致的,存在着良性互动。一方面,从国企改革来讲,资本市场设立之初,承担了大量国企改革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特殊职能,为国企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国企改革发展的同时也为资本市场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以央企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仅构成了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蓝筹股市场建设的基础,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953家,占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38.5%,市值合计13.71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1.4%。
应该说借助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引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现实选择。金融危机之后,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依然存在,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实体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也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国企的改制上市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整体改制还未结束,已经改制上市的中央企业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中央企业需要继续深化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任务远没完成,央企整体改制还需进一步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同时,落实十八大精神,中央企业也需要继续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记者:一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不同场合表示,国有特大型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司制股份制,倡导国有特大型企业整体上市,或者主营业务上市。但是,由于整体市场环境不好,上市进展较为缓慢。在央企整体上市趋势下,未来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应该如何构架?
季晓南:中央企业改制的方向是市场化,是资产证券化和股份化。企业在整体上市过程中,资产能够全部进入上市公司的应尽可能进入,无法进入上市公司或与上市公司无关的资产,应尽可能先剥离出去,再整体上市。如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体上市,涉及企业与国资委的关系以及机构的设置,有不少问题有待研究和探索。如国资委是否需要和能够直接持股,国资监管和经营二者关系如何处理,国资委是否具备这种职能和相应的准备?这些都需要研究和进一步探索,未来可以试点,但是不要一哄而上。央企市场化改革,实现资产证券化是必由之路,未来资本市场将会继续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记者: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表示,今年国资委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提出下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具体措施,力争上半年出台意见。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鼓励基层和企业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对此,您如何理解?
季晓南: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体制等多方面改革,如,推进国企经理人的职业化,就涉及现有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推进薪酬市场化,就涉及分配制度改革;减轻国有企业历史负担,就涉及社会管理方式改革,等等。因此,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新的突破,不仅需要国资委的参与,而且需要多方面的参与,进行顶层设计,总体规划,还需要在多方面认同的基础上强力推进,逐步建立起真正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又符合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