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使坊间关于油品质量是否有必要加快升级、谁应带头升级的争议尘埃落定。而早在国务院此次做出加快油品质量升级的决定之前,业内就开始关心油品质量升级后的成本负担问题。对此,国务院给出“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并完善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政策”的回应。中石油专家表示,应先建立一个市场化的机制。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毛明江
专家:应先建立市场化机制
“没有一个顺畅的成本转移机制,不利于油品质量升级,”中石油集团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在欧洲,除了德国外,各国政府都没有补贴成品油价的传统,因为当地已建立了完全市场化的机制,成本很容易转嫁。
在他看来,欧美国家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市场化机制形成以后再升级油品,使得升级速度可以更快。
“举例来说,假设欧洲开始推行‘欧五’标准。这个标准的汽油价格从何而来?是市场交易出来的——即有买、有卖,最终形成的这个价格是公平价格,且肯定会覆盖成本。”上述专家说。
他指出,此次北京从“京四”升级“京五”就没有提价,相当于成本都由企业承担了,“而如果是在完全的市场化机制下,则完全有可能通过提价转嫁成本。”
至于中国应该采取哪种具体措施,上述中石油专家认为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取向。
“如果要控制中国的石油消费、不走美国的低价刺激消费老路,那可以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抑制消费。而如果要保证民众用油需求,更多考虑舆情国情,则很简单——由企业来承担成本。”上述中石油专家说。
他认为,补贴是最不好的一种方式,“因为名不正、言不顺,而且间接补贴了开车者,对不开车的人不公平。”
“我认为,关键还是应完善定价机制。当然,对农林牧副渔等相对弱势的用油群体,还是应该给予一定补贴。”该专家最后说。
建议:三方分摊成本更靠谱
对此,业内机构普遍认为各方分担的方式更合适。
“我们认为,未来油品升级后所带来的成本提高或采用‘三三制原则’,即政府、企业及消费者分别承担:政府对炼化企业补偿一部分升级成本;企业自身承担一部分;销售环节,消费者相应承担一部分。由此,一方面可缓解炼厂因升级成本增加带来的利润减少,另一方面也可提高炼厂升级改造的积极性,加快高标准油品的升级时间。”中宇资讯分析师赵泳波昨天说。
同时,他认为,考虑到以往因终端市场更愿意选择价格低廉的低品质油品,导致高品质油品推广困难,故在过渡期内,不排除会推出相关政策,以对低标准油品征收部分税费的方式,来加速市场置换进度。此外,国务院发文加强质量监管,加大处罚力度,也将必然加速淘汰低品质油品在市场的占有率。
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则认为,升级成本由消费者买单的问题看似合理,实际上可能使油品升级所产生的成本费用,更加理所当然地摊派到消费者身上。
“从企业性质来讲,中石化中石油等国企央企,油品质量升级是他们的社会责任体现。作为消费者可以接受适当的油品质量升级费用,但绝对不能把成本压力全部摊给消费者。”张永浩说。
他表示,更希望看到跟进的细则能明确厘清成品油价格体系。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能更加贴近国情和民生。而不是中石化等企业屡次用“政策性亏损论”、“炼油板块亏损”等借口从政府手中收获补贴,或不断要求上调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
“我们希望看到政府部门能够确定油品质量升级成本的承担主体,或可借鉴国外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合力的模式。”张永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