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海外
  • 5:金融货币
  • 6:证券·期货
  • 7:财富管理
  • 8: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动向
  • A4:公司·价值
  • A5:研究·数据
  • A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7:股市行情
  • A8:市场数据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佐利克
    呼吁美打造全球经济新战略
  • 以不变应万变
    欧洲两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 日本加速开采可燃冰 全球能源版图或变
  • 奥地利
    威胁要否决欧盟预算草案
  • 全球亟须堵上金融监管漏洞
  • 与利率操纵丑闻相关的主要事件
  • 真相被揭 银行业操纵利率丑闻震动三大洲
  • 德通过
    遏制银行业过度投机法案
  •  
    2013年2月8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海外
    佐利克
    呼吁美打造全球经济新战略
    以不变应万变
    欧洲两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日本加速开采可燃冰 全球能源版图或变
    奥地利
    威胁要否决欧盟预算草案
    全球亟须堵上金融监管漏洞
    与利率操纵丑闻相关的主要事件
    真相被揭 银行业操纵利率丑闻震动三大洲
    德通过
    遏制银行业过度投机法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亟须堵上金融监管漏洞
    2013-02-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那些全球知名的大银行们又一次辜负了人们的信任。最新曝光的资料显示,从巴克莱银行到瑞银集团到苏格兰皇家银行,从北美到欧洲到亚洲,银行业操纵利率已成为普遍现象,规模之大令人震惊。

      银行业操纵利率的危害显而易见,首先是利用行业地位和信息不对称进行社会财富转移,将本该属于消费者的利益转变为自己的利润;其次,操控市场利率将干扰央行的货币政策,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因此,银行业操纵利率的行为必须受到严惩。但仅仅事后惩罚或许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关键还在于强化事前监管。但次贷危机以来,政府强化监管的努力进展不顺,其原因除了经济不景气令政府投鼠忌器之外,还在于银行业展开的强大游说活动已收到效果。

      反对强化政府监管者认为,银行业已经吸取了教训,可以通过自律来避免新的危机;强化金融监管将有损银行活力,进而不利于经济发展。

      但事实证明,次贷危机并没有让大银行学会自律,逐利本性决定了它们在利益和道德的取舍上必然倾向于前者。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追求利润是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因此,在难以自律的情况下,提高监管标准成为政府不得不做的事。

      过于严苛的金融监管会损害经济活力,但放任自流会招致更大的危机。市场和政府的力量对比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历史的钟摆在这两者之间来回摆动。而这一次,银行业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堵上金融监管漏洞是当下全球政府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