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海外
  • 5:金融货币
  • 6:证券·期货
  • 7:财富管理
  • 8: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动向
  • A4:公司·价值
  • A5:研究·数据
  • A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7:股市行情
  • A8:市场数据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金蛇年基金业创新开局
    首只国债ETF节后起航
  • 资金抢筹假期理财工具
    华宝添益交易量猛增
  • 试水员工持股 基金公司子公司股权激励“梦想照进现实”
  • 金圆集团入主厦门信托
    打造海西“金融航母”
  • 招商双债增强分级债基
    获批发行
  • 股市红火产生分流效应 1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下降
  • 国内首只
    股票型发起式基金成立
  •  
    2013年2月8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财富管理
    金蛇年基金业创新开局
    首只国债ETF节后起航
    资金抢筹假期理财工具
    华宝添益交易量猛增
    试水员工持股 基金公司子公司股权激励“梦想照进现实”
    金圆集团入主厦门信托
    打造海西“金融航母”
    招商双债增强分级债基
    获批发行
    股市红火产生分流效应 1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下降
    国内首只
    股票型发起式基金成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试水员工持股 基金公司子公司股权激励“梦想照进现实”
    2013-02-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业界期盼多时的基金公司子公司股权激励终于破题。万家基金近日公告,获批设立子公司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子公司出资占比14%的股东上海承圆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为万家基金现有核心员工出资成立,这意味着,基金子公司员工持股终于“梦想照进现实”。

      多公司“诞子”

      “最近特别忙,新公司刚获批,很多手续需要办,新的业务也要跟上,很少时间休息。”万家共赢拟任总经理伏爱国告诉记者。

      2月份,万家基金发布公告称,获批设立子公司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为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据悉,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主要股东,持有51%的股权;由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35%;由上海承圆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出资14%。

      “我们是去年12月12日上报的材料,一周后正式受理,批文是今年1月底下来的。”伏爱国表示,后续手续正在紧锣密鼓筹办中,目前已完成验资,这两天正着手办理工商登记,“顺利的话一周以内可以拿到工商营业执照”。

      此外,国金通用和泰信两家基金公司也分别于6日和7日发布公告,宣布设立专项子公司业务获批。由此,自去年11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以来,目前已有超过15家基金公司获批成立了专项子公司。

      尝鲜股权激励

      值得注意的是,在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中,出资占比14%的上海承圆投资管理中心为万家基金现有核心员工出资成立。这意味着,业界期盼多时的基金子公司员工持股终于“梦想照进现实”。

      伏爱国介绍,包括其本人在内,承圆投资目前有4个合伙人,整个团队系万家基金原专户部门基础之上组建。“股东对员工持股持积极开放态度,相关政策落地后,也会子公司股权激励提供了法律支持,因此我们在筹备子公司之初就将相关制度安排纳入进来,监管部门对这个方案持肯定态度”。

      根据《暂行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允许在基金行业任职的自然人充当股东。这意味着,基金业首次放开了员工持股、股权激励。不过前几批获批的基金专项子公司都未涉及股权激励一事。

      “由于国资委有个2008-139号文,规定国企职工入股原则上限于持有本企业股权,不得持有其所在企业出资的子企业、参股企业及本集团公司所出资其他企业股权,以规避可能的利益输送,因此一些公司送批的涉及母公司高管持股的计划无法成行。”分析人士表示。

      而据伏爱国介绍,尽管承圆投资合伙人现为万家基金员工,但子公司正式成立后,相关人员关系将完全转入万家共赢,不再于母公司任职。

      据悉,万家之外,目前还有不少基金公司正在筹办申请专项子公司事宜,其中若干公司同样在申请方案中提出设计股权激励的方案。“万家个案”或将为子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供有益探索。

      首年规模目标100亿

      在具体业务方面,伏爱国表示,万家共赢资产将重点关注固定收益和房地产融资业务两大领域。

      事实上,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各家公司对专项子公司的业务开展都给予了较高的预期,尤其是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更是希望借此实现业务增长和规模突破。沪上某基金公司总经理曾预期,将用2年左右时间实现子公司业务规模赶超公募。

      而谈及发展,伏爱国表示,目前子公司人才储备数十人,今年将扩充至将近30人;财务方面,伏爱国也透露,子公司运营一年的成本预计在2000万左右,“而今年盈利应该不成问题,争取规模上100亿,基本可以覆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