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原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2013刚开年,市场便普遍为今年的艺术品基金唱响了悲观论调,2—3年期的艺术品基金大多集中在今年退出,在整体并不乐观的市场行情中,其所承诺的平均8%—15%的高收益率让业内外人士忧心忡忡。
尽管有些基金负责人表示,艺术品基金早年大多数艺术品是以很低的价格买进,而在调整期的退出渠道并不单一,情况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坏。但仍有业内人士表示,短期的艺术品基金当初承诺的收益很高,再加上管理费用,在今年的市场行情下,兑现承诺恐怕非常困难。
形势向好 兑付压力仍大
在国内,信托是目前中国艺术品基金的主要模式,私募基金和有限合伙公司模式则位列其次。2011年艺术品信托共计发行了45款,比2010年增加35款。据雅昌艺术网的数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将有10款艺术品信托到了兑付期,涉资8.8亿元,而2013年下半年更是有多达19款信托到期,涉资17.62亿元。
在2012年开始疲软的艺术品市场中,拍卖市场的全面萎缩首当其冲,文交所的集体转型更是在关键时刻挤压了艺术品基金的退出渠道。作为艺术品基金到期退市的主要渠道,拍卖市场成交额的走低是市场人士认为2013年艺术品基金退出难的主要因素。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艺术市场人士马健告诉记者:“假如艺术品市场仍然延续2012年的疲软行情,那问题当然不小,比如通过什么渠道变现?能不能顺利变现?以怎样的价格变现?变现不了又怎么办?”
对此,中信信托中信文道书画基金投资顾问、中国艺术品资产共同市场秘书长徐永斌指出:“大环境可能会造成时间延长,但是总的趋势是向好的,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悲观。”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上海鼎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委员会主席陈波,认为艺术品基金的集中退市并不会对2013年的艺术市场带来太大影响。陈波表示,“据我所知,艺术品基金前三年有的东西买的还是比较便宜的。”
尽管身为参与者的徐永斌和陈波都认为目前艺术品基金的规模并不会冲击到2013年的艺术市场,但事实上兑付压力依然存在。
北京艺融民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蒋伟明确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做的艺术品投资都在非常短的周期内,信托基金的最短的是12个月,长一点的为15、24个月,最长的三年,超过三年的信托基金在发行的时候是很困难的。更不要说5—8年甚至是10年的艺术品信托基金了。一年期、一年半期的艺术品信托基金保证的年收益率达到18%,如果很多基金管理公司还要有管理收益的话,意味着年收益率须达到20%以上。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要达到这么高的收益率是非常困难的。”
艺术品基金发展的“拦路虎”
对投资标的物的选择、专业人才、完整的艺术产业链等等都在考验艺术品基金,但退出渠道单一、透明度低、信誉不佳、期限短等问题是国内艺术品基金的特殊瓶颈。
在保险、物流、仓储、运输等整个艺术产业链非常单薄的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回报率与短投资周期的矛盾不但成为艺术品基金规模下滑的主要因素,也是国内艺术品基金发展受阻的关键。
马健认为,国内艺术品基金发展的最大瓶颈从根本上讲是信用问题,“艺术品市场本就是一个诚信缺失极其严重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上匆忙推出艺术金融产品,就面临先天不足的问题。”而实际上,国内艺术品基金很少公开披露信息,除了保险和储存外,绝大多数艺术品基金操作过程透明度非常低,“这里面就很有可能存在‘暗箱操作’,如果赚了钱,委托人或者有限合伙人可能不大会在意操作问题,但万一亏了呢?”
说到底,这关系到国内艺术品基金的监管。无论是基金的内部治理还是外部监管,都是风险控制的方式之一。
对于未来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出路,蒋伟表示,从目前的信托为主走向私募,或许是未来艺术品基金的发展方向,“艺术品信托模式的基金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小,私募模式在时间、周期和回报率上都比信托有更多非刚性的优势,另外还有一种趋势就是未来艺术品基金会从投融资模式向管理模式转化,而且或许会改变原来单纯投资艺术品的模式,向艺术产业发展,向企业收藏、系统化收藏发展,进入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领域,这样才能有效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