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兵兵
持续关注数月,连续三天跟踪报道的铁岭新城事件,需要到一个总结的时候了。这个总结,致监管部门,致上市公司,也致中小投资者。
铁岭新城曾经是一个资本市场的宠儿,借壳之初曾连拉10个涨停,创下当年最牛股,至今被市场津津乐道。就在去年年底时,它还因最后关头完成了年度业绩承诺而备受追捧。
从表面来看,铁岭新城确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比如它有地方财政系统的大股东资源,有当地一级开发的垄断市场,如果再有相关利益公司从二级市场拿地开发,这简直是一个通吃产业链的完美的环。市场怎能不热捧?而当年,铁岭新城的重组方敢于大胆承诺数年高额利润的原因,也不外乎如此。
那么,作为资本市场的权威媒体,我们又为什么连续地调查和质疑这家资源独特的上市公司呢?因为我们从资本背后,看到了真实市场的脆弱与伤害。
资本,向来不只是钱与钱的游戏,它的增长应该建立在健康的市场供需、合规的企业运作上。而不是依靠个别人的设计与构造,达到“形式美好”。这种脱离了真实市场的聪明人的把戏,最终一定不会长久。
基于这样简单和原始的判断,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向投资者展现铁岭新城的另一面,提出我们的疑问,希望引起上市公司的反省,并呼吁监管者的关注。
简单地说,我们的调查紧紧围绕三个主线:一是政府部门出手拿地,以支持上市公司完成业绩,其是否动用了地方财政资金,是否有违财政资金监管法规。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与铁岭市政府部门并未就此给出解释和依据。二是,因为地方财政局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又是园林管理处的拨款单位,这种实质性的关联交易,高度涉嫌利益输送。三是铁岭新城有违市场常规的高比例分成,致使截至目前铁岭新城区几乎全部土地出让收入流入上市公司,损公护私却无人问津。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铁岭市一味出让土地“喂养”上市公司,导致新城开发明显供过于求。“空城”、“鬼城”的质疑,只有身临其境者方知“触目惊心”。当然,我们非常能够理解铁岭新城在2006年左右建设时的初衷,地方政府需要借助外来的资金实力、招商能力和其他资源优势,来加速发展,此间给予外来投资者一些额外的利益与承诺,也无可厚非。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渐渐从原始走向成熟,努力修正历史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不是继续肆无忌惮地扩大这种违规做法。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呼吁上市公司能够不回避核心问题,向投资者坦诚地解释,并积极地反省。
呼吁投资者理性看待上市公司的所谓资源优势:在一个没有实际需求支撑的市场,上市公司无论怎样粉饰业绩,都终有掩藏不住的一天。今天,以表面靓丽的业绩来拉高股价,无非是满足大股东和政府部门既定的融资需求。一旦游戏难以为继,相关利益方择机抽身后,中小投资者情何以堪?
同时,我们更呼吁监管部门,能够躬身研究此类上市公司的做法和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未来,在审批和监管此类一级土地开发企业时,能够充分考虑政企合作模式可能存在的违规风险。毕竟,土地,是祖先留给我们繁衍生息的最宝贵的资源,善待它,更好地利用它,是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一点,在已经拉开大幕的城镇化浪潮中,相信尤其重要。
可喜的是,我们在市场上已经看到了进步的迹象。2月8日,上市公司*ST创智正式摘牌退市,成为退市新政后首批退市公司。究其原因,投资者高度质疑其重组引入的一级土地开发业务,是重要推手。2011年7月,拟注入资产国地置业曾与成都龙泉驿区政府签署《土地整理项目合同书》之补充协议,约定了国地置业可获得的土地整理收益为开发成本的39%。对此,投资者质疑其有违相关法规,可能因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而有被政府随时叫停。
总之,无论今天大家怎样解读铁岭新城,我们相信,时间和市场是最终的检验方。借此调查,我们期待更多建设性的思考,来共同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