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经济学者把脉“中国陷阱”
    最大风险仍是金融
  • 徐麟:上海迪斯尼将体现中国元素
  • 林毅夫:应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相对中性货币政策
  • 万钢:新能源车仍以公交推广为主
  • 马兴田:建议尽快出台《中医药法》
  • 王均金:建议尽快编制国家负债表
  • 人大代表:建议加快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制上市
  •  
    2013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4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两会特别报道
    经济学者把脉“中国陷阱”
    最大风险仍是金融
    徐麟:上海迪斯尼将体现中国元素
    林毅夫:应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相对中性货币政策
    万钢:新能源车仍以公交推广为主
    马兴田:建议尽快出台《中医药法》
    王均金:建议尽快编制国家负债表
    人大代表:建议加快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制上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学者把脉“中国陷阱”
    最大风险仍是金融
    2013-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过去城镇化的经验教训能给今天带来哪些启示?

      改革能否帮助中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7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厉以宁、林毅夫、陈锡文和李毅中等经济学者指点发展中的“高危因素”,把脉“中国陷阱”。

      增长依赖投资拉动

      最大风险仍然是金融

      “什么是中国最大的风险?我认为最大的风险仍然是金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说,金融风险来自于我国经济增长总是依赖投资的拉动。如果新的城镇化再走老路,全国一窝蜂似地花钱、盖楼,就会产生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大量债务。

      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关心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涉及金融风险。他说,重复建设就需要淘汰落后产能,但这会造成很多危害,首先带来的问题就是企业效益低下,支撑建设的贷款会出现风险。

      李毅中坦言,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是个不争的事实。业界认为,一般开工率在75%以下就属于严重过剩,但我国的钢铁、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造船等行业的开工率都不足75%,更严重的是,光伏电池开工率仅57%,多晶硅仅35%。

      “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增长要有效率。”厉以宁说,如果投资过剩、产能过剩,增长没有效率,那么如何来偿还大量的贷款?地方政府的压力如何化解?

      厉以宁担心这些风险容易促成金融危机。一个银行倒了就拖垮一批银行,一家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就断了一整条资金链,造成大量企业之间相互欠债,“这是我们要防范的风险。”

      

      城镇化若损害农民利益

      社会则难以保持安定

      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看来,以往的城镇化过程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城镇化’这个词热起来之后,相当一部分人产生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陈锡文认为,以往的城镇化有一些突出的问题,除了大量资源能源损耗、耕地占用过多、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可持续发展难题外,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人口城镇化滞后。

      据介绍,与世纪之交的2000年相比,12年来我国增加了2.5亿的城镇常住人口,但他们绝大部分没有所在城市的户籍,其中农民工占大多数。陈锡文说,这些人在城市生活了多年,为当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身份问题,他们无法享受必要的公共服务。

      “有一个词在中国被常常提到,叫土地财政,很多城镇的发展对土地财政过于依赖,这就会造成对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侵犯。”陈锡文说,对于失地后进城的农民工,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在其失地后有长远的生计保障,生活水平还能提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指出,如果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会成为贫民,将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陈锡文提醒,从世界各国来看,如果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能实现社会平稳,那么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是把城镇化作为富裕农民的过程。而如果城镇化剥夺农民财富、损害农民利益,那么城镇化的成果就不能持久,社会也很难保持安定。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需提防中等收入陷阱

      新兴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0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高发期,很可能掉进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100美元,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阶段,中国将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对此,林毅夫认为,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没有升级,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大量人口无法找到工作,收入分配差距由此不断扩大。因此,重要的是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利用国家的后发优势,提升经济的竞争力。

      厉以宁说,社会动乱、收入差距拉大等是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改革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社会进入一个比较和谐的阶段。同时加上技术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我相信中国可以实现跨越。”

      林毅夫表示,按照目前的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美国的20%左右,这和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60年代的新加坡、70年代的中国台湾和韩国与美国的差距一样。

      “从国际经验看,这四个经济体利用后发优势,都在这个阶段之后实现了连续20年7.6%至9.2%的年均经济增长。我相信利用同样的后发优势,在克服许多困难的情况下,我国也应该有潜力维持20年每年8%左右的增长。”林毅夫说。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