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兴业证券披露年报
    自营资管成亮点
  • 国家或将再度收储 沪铝强势“三连阳”
  • 多家券商披露
    2月份经营数据
  • 盈利模式不清晰 部分券商弱化投顾业务
  • 港股延续震荡格局
  • 招商证券三天融资百亿
  • 国债期货推出渐近 分析师身兼两职
  • 宏源期货获得
    资产管理业务资格
  • 估值是牛市起步关键
  •  
    2013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证券·期货
    兴业证券披露年报
    自营资管成亮点
    国家或将再度收储 沪铝强势“三连阳”
    多家券商披露
    2月份经营数据
    盈利模式不清晰 部分券商弱化投顾业务
    港股延续震荡格局
    招商证券三天融资百亿
    国债期货推出渐近 分析师身兼两职
    宏源期货获得
    资产管理业务资格
    估值是牛市起步关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估值是牛市起步关键
    2013-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姜韧 ○编辑 杨晓坤

      

      春节后的A股很不给力,受制于调控内因和美元外因,地产和资源股成为拖累大盘调整的绊脚石,A股在暖春时节却遭遇“倒春寒”,令投资者的信心再度受到打击,但根据A股的估值环境和成熟市场经验,A股目前仍属于上升途中的调整,A股的牛市周期才刚刚起步。

      为何A股如此依赖政策?撇除成长期的烦恼因素之外,最关键的因素是A股估值曾长期在云中漫步,成熟市场估值是在10至20倍PE区间常态波动,而A股估值的常态波动区间是30倍至40倍PE。在此背景下,成熟市场牛市依赖的是现金分红和流动性,而A股则更依赖于政策催化和流动性。导致A股估值偏高的股权分置因素虽然在数年前被解决,但是2007年的A股估值飙升至历史峰值的70倍PE,因此高估值再次导致A股脱离经济基本面而熊途漫漫。2012年沪指1949点之所以能被称之为“解放底”,并非仅是数字上的巧合,关键因素在于A股估值在当时处于历史最低和国际洼地,这是催生牛市的最核心因素。

      旁观美股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的表现,无疑更令人反思?当2010年国内经济率先走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A股调整每每将诱因归咎于海外因素,从美国的QE1到QE3货币政策再到欧元区债务危机,但最终却给人以杞人忧天之感,因为到今天为止,美股道指马上将突破金融海啸前的历史高点,支撑美股创新高的核心因素就是估值,预计2012年美股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整体盈利状况将创出历史新高。今天再将A股颓势归咎于海外因素绝对难以服众,因此现在又隐隐出现对于国内经济环境的唱衰论,但关注美股表现就可以发现,估值才是稳定市场的最核心因素。

      至于国内经济环境,未来十年GDP和人均国民收入将翻一番,这意味着国民内需消费将会填补投资拉动留下的空缺,国内经济良性增长有保障。1957年至1958年日本和西方经济体曾遭遇经济萧条,因此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初曾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计划至1970年GNP较1960年翻一倍,结果是增长了2.12倍。1960年12月12月27日日经225指数是1346点,至1989年12月29日日经225指数是38957点,“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推出时点与日本经济腾飞和股市牛市基本同步。

      中国版的收入倍增计划恰好在A股见底前夕出台,而沪指1949点的估值放眼全球市场都具备估值洼地特征,即便至年前A股涨幅达到25%之后,估值仍处于12倍至13倍PE之间,调整之后估值就更便宜了,因此现在的调整仍是上升途中的调整。未来的市场波段将紧紧围绕估值展开,而第一轮牛市的周期可能有五年。这是借鉴美股1982年至1987年的表现,从1982年开始美股一路上升,投资环境与今日A股有些相似,由于1973年熊市悲剧仍历历在目,美股并未出现全民炒股现象,牛市推升力量是机构投资者为主,但到了1987年出现了泡沫和热钱流入,泡沫标志就是估值超过20倍PE,当时热钱以日本资金流入为主,结果导致1987年股灾。回顾海外市场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握A股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