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农业部:逐步建立工商资本租地准入和监管办法
  • 许勤:一批前海金融政策6月底前出台
  • 宗庆后:建议放宽保健食品准入制度
  • 扩大社会融资规模 促进债券市场长期发展
  • 进一步增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 代表委员热议城镇化
    建议加大对西部扶持力度
  •  
    2013年3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3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两会特别报道
    农业部:逐步建立工商资本租地准入和监管办法
    许勤:一批前海金融政策6月底前出台
    宗庆后:建议放宽保健食品准入制度
    扩大社会融资规模 促进债券市场长期发展
    进一步增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代表委员热议城镇化
    建议加大对西部扶持力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进一步增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2013-03-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龚维松

      

      新型城镇化离不开产业的支持。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未来主管部门发展工业化支持城镇化的思路已经明确,对于主要依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将优先在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布局。同时,引导东部省份加强对新疆、西藏和青海的产业援助。

      此外,主管部门还将支持中西部地区以现有工业园区和各类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强配套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城镇化面临能源约束

      世界城镇化历史表明,城镇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城镇化率处于30%到70%之间时,是城镇化中期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按照相关部门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加上目前1.59亿在城市工作却并未真正融入城镇、享受城镇居民公共服务的农民工,意味着到那时,从农村需要转移的人口将达3亿左右。往哪转移?怎么转?面临着挑战。

      能源约束就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挑战之一。国务院参事张洪涛指出,今后10至15年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将刚性发展,铁、铜、铬、钾盐、石油、天然气等大宗矿产资源将出现刚性需求并严重短缺,石油、天然气、铁、铜、铅、锌、氧化铝、钾盐、水泥等11种支柱性大宗矿产进口量持续攀升,对外依存度居高位。到2035年,中国的能源需求将占全球的50%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的能源开发利用而言,主要有五个客观因素:一是东部环境与土地容量趋于饱和,重工业重心西移;二是东部资源日趋枯竭,能源开发重心西移;三是遵循产业递进规律,东部向高端产业迈进,西部承接东部部分产业和技术转移,并伴随产业升级;四是能源转化与输能技术的发展有力支撑了西部能源就地转化;五是东部能源需求增加,能源供给半径不断向西延伸。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安认为,从全局看,西部站在了新起点上,发展以能源为主轴的新型工业体系,东部依托技术优势发展低能耗的高端产业,东西部互为支撑,有助于提振内需、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发展优势。

      

      重大项目将优先布局西部

      针对以上问题,主管部门已经明确,“十二五”期间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综合考虑区域消费市场、运输半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调整和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其中,对于主要依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将优先在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布局。

      根据介绍,国家目前已经规划了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今后将重点围绕五大基地进行科学布局,依托自身资源条件,建立不同的开发时序和发展层次,形成差异化发展。

      以山西为例,虽然煤炭资源富集,但煤种各异。晋中、晋东南以优质炼焦煤、无烟煤为主,应重点发展焦炉煤气、冶金或化工产业;晋北煤炭资源均为动力煤,更适宜建设大型煤电基地,特别是煤矸石发电。

      同时,主管部门还将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原则,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点轴”系统是典型的产业布局形式。通过基础设施,将快速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点”连接形成“轴”,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从而形成区域发展的“经济带”。

      比如,内蒙古沿黄经济带发挥鄂尔多斯盆地的资源优势和沿黄城市临近水源的区位优势,将能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辐射能力向周边扩散,形成相应的能源加工、转化、消费和服务市场,呈现出以能源工业为轴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既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提供了科学利用资源的范例。

      此外,主管部门还将支持中西部地区以现有工业园区和各类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强配套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为,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在能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该地区需要延长产业链,加强能源产业升级。他表示,“十二五”规划在政策方向上引导企业转型,具体的投资需要企业自身完成。基于市场对能源产品的需求,孙久文表示,对西部地区未来在能源产业投资、产业升级的前景“保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