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新洋丰肥业“残缺式”借壳中国服装
    磷矿资产转让大股东难撇利益输送
  • 可转债获延期 尚德破产危机得喘息
    涉嫌关联交易 施正荣亟须自证清白
  • 创投股东接管华锐风电
    尉文渊“升格”为董事长
  • 中国诚通接盘中冶纸业
    岳阳林纸重组预期升温
  • 业绩巨亏迟报逾一月
    四海股份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  
    2013年3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公 司
    新洋丰肥业“残缺式”借壳中国服装
    磷矿资产转让大股东难撇利益输送
    可转债获延期 尚德破产危机得喘息
    涉嫌关联交易 施正荣亟须自证清白
    创投股东接管华锐风电
    尉文渊“升格”为董事长
    中国诚通接盘中冶纸业
    岳阳林纸重组预期升温
    业绩巨亏迟报逾一月
    四海股份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洋丰肥业“残缺式”借壳中国服装
    磷矿资产转让大股东难撇利益输送
    2013-03-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吴正懿 ○编辑 全泽源

      

      置入旗下新洋丰肥业,却将上游磷矿资源“截留”,洋丰股份重组中国服装可谓“精打细算”。值得注意的是,新洋丰肥业预估值增值达42.31%,而被剥离的新洋丰矿业却未经评估,基本按账面净资产平价转让。尽管大股东洋丰股份承诺择机注入,但当中的利益关系值得推敲。

      中国服装日前公告,公司拟以拥有的全部资产及负债与洋丰股份和杨才学等45名自然人共同持有的新洋丰肥业100%股权进行等值资产置换,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的差额部分,中国服装将通过向新洋丰肥业的全体股东发行股份购买。与此同时,中国服装将另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配套募资不超过3亿元,用于重组后的资产整合以及补充流动性。

      中国服装本次置出资产预估值约为3.05亿元,置入资产预估值约为25.16亿元,两者相差22.11亿元。据披露,新洋丰肥业具有年产磷复合肥540万吨能力,最近3年分别盈利3.82亿元、4.76亿元和3.71亿元,具有较稳定的盈利能力。

      但令人费解的是,就在本次重组前夕,新洋丰肥业将原由其持有的新洋丰矿业100%股权转让给大股东洋丰股份。新洋丰矿业主营磷矿石投资及销售,是新洋丰肥业的上游产业,旗下拥有7家控股、参股公司。

      那么,新洋丰肥业为何要自拆产业链,放弃上游磷矿资源呢?对此,公告解释称,新洋丰矿业与新洋丰肥业的主营业务存在差异,生产、采购、销售、人员等方面各自独立;另外,新洋丰矿业的主要资产为探矿权,正处于前期大规模探矿投入阶段、未来仍需继续投入大量的资金,且未来探明储量是否达到预期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洋丰股份又承诺,待新洋丰矿业所属资产合法取得采矿权并形成持续、稳定的生产能力后,再择机注入上市公司。

      放眼A股市场,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肥业上市公司争相拓展上游产业链。对新洋丰肥业而言,通过重组“一步到位”注入肥业及上游磷矿资产,既可避免关联交易,又可增强持续经营能力,实为最务实高效的选择。但重组方却没有如此做。

      另外,新洋丰矿业本次转让价格公允性存疑。据公告,截至2012年12月31日,新洋丰矿业账面净资产为0.92亿元,双方协商作价1亿元,溢价仅9%。而置入中国服装的肥业资产的评估增值率达42.31%。据查,在上市公司收购矿业资产案例中,探矿权估值大幅溢价的也比比皆是。

      较具可比性的是,为向上游延伸产业链,2012年末,金正大披露出资9784.37万元收购瓮安磷化公司34%的股权。据评估,标的资产的评估增值率达1.5倍。对照之下,洋丰股份以接近账面净资产的价格向大股东转让新洋丰矿业,难免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