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11只基金独门重仓股“逆袭” 年内涨幅逾40%
  • ETF十周后再现净申购
    蓝筹风格获青睐
  • 新价值“弃股转基”
    斥资上亿“抱团”杠杆基金
  • 大资管时代到来
    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  
    2013年4月2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财富管理
    11只基金独门重仓股“逆袭” 年内涨幅逾40%
    ETF十周后再现净申购
    蓝筹风格获青睐
    新价值“弃股转基”
    斥资上亿“抱团”杠杆基金
    大资管时代到来
    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资管时代到来
    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2013-04-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自去年年中以来,监管开闸,证券、保险、银行、基金、信托等各大金融子行业全部获得进军资管业务的门票。

      大资管时代拉开帷幕,一方面,社会财富积累带来的红利可以被更多的金融子行业分享;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会使老百姓的钱更值钱。但在机构与百姓皆大欢喜的背后,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在应对越来越“混业化”的资管市场时,还需要更多的磨合。在资管开放之后,理财市场已经从原来的“精品市场”变成了今天的“批发市场”,在一个银行理财产品里面,将包含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多个资管产品,这些金融子行业分别受不同的部门监管,不同的法律指导,如何加强部门协调,防范“监管套利”,仍是一个摆在眼前的难题。

      事实上,资管市场一直是成就与乱象并存。从2008年至今,银行理财产品借助“资金池”模式,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理财资金与产品不能一一对应,难以分账管理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在套利动机的驱动之下,大量的银行理财资金先是借道信托,后借道券商,以“通道业务”脱离监管视线。而这两者正是促使近日监管新规定出台的直接原因。

      从更广义的范围来讲,监管已经滞后于资管市场的发展。拿网络理财来说,这个刚刚兴起的理财新秀,工商不管,央行不管,银监会也不管,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但谁都不出手”。

      大资管时代到来,呼唤一场全面的监管变革。从宏观上讲,市场走向混业时,监管也必须做出调整,这需要一个深入、细致的顶层设计;从微观上讲,监管不仅要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监管的创新必须跟上市场的步伐。

      当然,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心态。代客理财,绝对不是代客承担风险。如果银行理财赔了堵银行,信托理财赔了堵信托,“刚性兑付”向所有的资管行业扩散,只能将我国的资管市场拖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面对大资管时代,希望我们能准备得更好。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