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外储多元化进行时
  • 唱多商品四年来最响亮
  • 一季度值得记住的几个时刻
  • 三天拯救全球金融体系
  • 啊!多么痛的领悟
  • 20只个股涨幅超100%
  • IMF将首次纳入新储备货币
  •  
    2013年4月2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海外
    外储多元化进行时
    唱多商品四年来最响亮
    一季度值得记住的几个时刻
    三天拯救全球金融体系
    啊!多么痛的领悟
    20只个股涨幅超100%
    IMF将首次纳入新储备货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储多元化进行时
    2013-04-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美欧日货币走下神坛 人民币角色受期待

      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报告显示,随着主权债和金融危机的爆发,西方国家经济基本面持续恶化,美元、欧元和日元等传统储备货币魅力骤降,欧元等储备货币甚至遭到发展中国家央行大举抛售。硬币的另一面,随着外汇储备多元化进程提速,商品货币和新兴市场货币逐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舞台上日益活跃的“新人”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梁伟

      

      在西方金融危机和央行持续量化宽松的大背景下,各国央行持有美元、日元、欧元等传统储备货币的热情都有所下降。

      

      美欧日货币遭冷遇

      根据IMF最新发布的《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报告,去年第四季度,各国已分配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重从前一季度的62.1%降至61.9%,日元占比从4.1%降至3.9%,欧元比重勉强持平于23.9%。

      尽管总体上占各国储备的比重仍持平,但具体来看,欧元还是遭到了很多国家的减持,特别是新兴经济体。

      《金融时报》引述IMF的数据称,发展中国家的央行去年累计抛售了450亿欧元的欧元储备资产,占其持有的欧元资产的8%,凸显了欧债危机对欧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所造成的冲击。

      据统计,欧元现在仅占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24%,为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低于2009年创下的41%的峰值。

      在近期塞浦路斯存款税风波发生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就称,考虑到欧元区现状,该国可能考虑是否要降低该国央行储备中欧元的比重。

      俄外储排名全球第四,其中欧元占42%左右。

      

      非传统储备货币走俏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生变、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欧元、美元等传统储备货币的吸引力正日益让位于新兴市场货币。

      IMF报告显示,在减持美元、欧元的同时,全球主要央行上季度增加了一些“非传统货币”的比重,后者是除了美元、欧元、英镑、瑞郎和日元等五种最常见储备货币之外的品种。

      去年第四季度,各央行已分配外汇储备中的非传统货币占比升至6.1%,创历史新高。

      IMF也注意到了全球对于储备多元化的需求。本月初,IMF发言人透露,该组织将正式把澳元、加元列入跟踪储备货币名单,并最快可能在3个月内纳入IMF的储备货币名单。

      这标志着自1999年欧元诞生以来、IMF将首次纳入新的储备货币。

      “全球央行对澳元、加元以及新兴市场货币等非传统储备货币的需求明显上升。”

      华盛顿彼得森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杜鲁门说,欧元区危机的影响还会持续,利率将保持低位,而欧元资产整体的吸引力将下降。

      同时,“美元还保持着头号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但全球正日益向多币种的储备体系转变。”杜鲁门说。

      

      人民币角色受期待

      金融危机和欧元区主权债问题的爆发,集中暴露了现有的以美元、欧元等为主要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而对这种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旧体系进行改革的呼声和需要,也日益强烈。

      在上周举行的金砖国家第五届峰会上,几大新兴经济体国家就将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和金砖开发银行列为主要议题。金砖国家领导人会后一致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筹备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

      分析人士称,若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可减轻美欧日等储备货币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五国的外部溢出效应,同时还能对美元波动、大宗商品定价产生影响,促使五国货币的外汇和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金砖峰会期间,中国还同巴西签署了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90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中国央行与金砖国家间签署的首个货币互换协议,类似举措将有助于新兴经济体规避美元波动风险,并推动人民币等新兴货币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