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艺术资产
  • 9:开市大吉
  • 10:专 版
  • 11:股市行情
  • 12:市场数据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封面文章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信托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以TEFAF做前锋
    大举进攻内地市场
  • 程寿康:从大律师到苏富比亚洲掌门的奇缘
  •  
    2013年4月8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以TEFAF做前锋
    大举进攻内地市场
    程寿康:从大律师到苏富比亚洲掌门的奇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以TEFAF做前锋
    大举进攻内地市场
    2013-0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近日,苏富比和世界顶级的欧洲古董艺术博览会(TEFAF)联合宣布,正在共同探讨经过苏富比2012年与北京歌华合资创立的苏富比北京有限公司,创办“2014北京TEFAF”,借此苏富比将掀开进军内地市场新的一页。

      回顾过去,面对新的未来,程寿康是怎么想的?记者就此对程寿康进行了专访。

      战略集中:当代艺术无对手

      问:有人说,苏富比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庄家”,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一开始是老外买的,他们从1980年代就开始买进。当时华人社会还没有认同。2004年开始进入了市场高价阶段。市场本身有没有炒卖,绝对不敢说没有,但其市场价格从2011年出现下滑,陷入低迷已经是第3年了,从灿烂归于平淡,已经是所有板块中最没有炒卖的,庄家之说从哪里说起呢?

      对中国当代艺术,我上任后就认为其市场重点在亚洲,在中国,因为老外毕竟是老外,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深度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提出不应该在纽约做,而是应该集中在中国香港做。我还提出把东南亚现代当代艺术从新加坡搬到中国香港。这样做的结果,苏富比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的市场份额几年来一直是最大的,“尤伦斯珍藏”拿到的市场份额最高,在全世界都没有对手,在中国内地也没有对手。

      最大变化:内地买家群崛起

      问:你上任8年来苏富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答:以苏富比在亚洲40年来资历最深的中国瓷器工艺品部门为例,最大的变化是买家结构变了,特别是中国内地买家的大量参与。据统计,2004年内地买家在香港苏富比买古玩的只占3%到4%,到了2011年,内地买家的比例则占到50%或者更高。

      这也是整个香港苏富比的最大变化。包括中国书画也是如此。

      问:买家群体的变化,为什么会引发整个苏富比的变化?

      答:这个变化对苏富比的影响十分深远,包括客户服务、企业文化都经历了最大变化。在这之前苏富比的客户大多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与东南亚,那里英文都很普及,客户对员工的要求也比较简单。中国内地买家涌入后,在客户服务方面的要求就不一样了,比如在图录、网站上都要有中文。对所有员工的要求也变了:招聘员工要中英文都流利,能说普通话,还要增加在内地聘用的员工,因为他们了解当地文化、了解客户的品味和想法。

      过去内地的业务总部在上海,但我注意到内地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前两年已经从上海转移到北京,为此增设了北京代表处。此外,内地的巡展也要加强,为了发掘西部市场,还增加了西部重镇成都作为新的巡展地点。

      规模膨胀:推动公司大转型

      问:由此而引发的变化,是否引起了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

      答:由于中国内地客户越来越重要,在国际拍卖行中,大家认识到要有新的掌门人:要让比较懂得中国国情与中国文化,理解中国人的思路的人,去推动公司的拍卖业务。

      问:这是否意味着百年老店将从专家治理的传统拍卖公司,转变为职业经理人治理的现代企业?

      答:我上任以来,公司运营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是最近3年,变得在管理上更专业。这是必然的。不仅在拍卖业是这样,在香港许多行业都发生了类似的变化。如一些著名的家族企业,现在成为房地产、金融大企业,之前也在企业管理上实行家长制,没有完整的企业制度,管理不科学,情绪化。

      其实这也是这些公司当年能成功的原因,也是香港能成功的原因。因为这种家族式的管理体制效率高、决策快。但当企业生意做大了,就需要转型。而变化最根本的动力,是业务量大增。如香港苏富比,2004年的业务量是10亿港元,员工40多人,拍卖项目4个。到2012年,业务量为45亿港元,拍卖项目8个,员工150人,而在2011年,业务量加上私人洽购共有10亿美元。

      当年,几个专家、经理在一起商量一下就能做拍卖了,在香港拍卖行业就苏富比与佳士得两家。现在不同了,要面对内地拍卖行的竞争。同行竞争使业务谈判需要有许多有创意的财务条件,比如提供金融担保等,也需要更详细地分析市场、履约条件更详细的合同。原来因为市场很小,靠的是“绅士作风”,现在涉及市场分析研究、市场推广与媒体关系、市场开发等,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乃至职位、薪酬的平衡等,需要专门设立人力资源岗位,还有类似的保障性的工作岗位,如IT部门、物流、保安等。

      公司转型也有副作用,职业经理人很容易忽略专家的意见。企业大了,会陷入文山会海,决策变得困难,公司可能会陷入平庸。我宁可靠直觉做一个担当,做不好承担后果。因为专家每天在市场上打拼,比较敏感,累积了很多经验,如果不能给他们全力支持,不投放资源,如何让他们攻城略地?我比较喜欢听专家的意见,与他们一起推动业务发展。

      展望未来:“十八大”后前景明朗

      问:你对2013年艺术市场的前景怎么看?

      答:今年春拍行情肯定会比去年秋拍强。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去年香港苏富比的秋拍在“十八大”前举办,许多因素使拍卖会受到影响。相对而言,“十八大”之后的拍卖会,拍卖结果就更好。而今年春拍则在全国“两会”之后才举办,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明确了,人们的心态也稳定了,这对艺术市场是利好消息。

      另一方面,一些从事房地产、金融业的客户也反映,目前的现金流比去年秋季宽松,这对市场也是利好消息。因此,我对市场审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