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数据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收益率面临分化
    银行理财将现新格局
  • 银行资金池模式走向终结
  •  
    2013年4月9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收益率面临分化
    银行理财将现新格局
    银行资金池模式走向终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收益率面临分化
    银行理财将现新格局
    2013-04-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邹靓 ○编辑 孙忠

      

      逐一分解8号文所提两点核心监管要求不难发现,“要求理财产品与其投资标的物一一对应”的效果是,原先那种多个理财产品打包混合投资的操作模式将不复存在,不管是保本型产品还是非保本型产品,都需做到每个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每个产品都必须“配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

      “以目前商业银行大量发行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的情况来看,若之前是以资金池模式进行统一管理,那‘一一对应’的要求将对银行内部核算系统提出很高的技术要求。试想,100个产品混合管理与100个产品分列管理,所需的人力投入就是1:100。对于投资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产品来说,单独管理并不难,但是对于配置了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非保本产品来说,要做到每日净值核算是非常困难的。”一银行资金运营中心人士这样表示。

      这对整改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配置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组合投资产品数量将快速减少,新发银行理财产品趋向于两类产品,一类是只投资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保本型产品,一类是全然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通道类产品。

      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旦银行理财产品放弃“资金池”运作模式,转而回到传统的一对一产品,势必会导致各类产品风险和收益的分化。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产品风险和收益将较低,以融资类项目为投资对象的产品风险和收益将较高。

      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认为,要想整个银行业完全摒弃资金池模式应该还需一个过程,毕竟目前已有大量此类产品正在运作之中,步步为营地化解“资金池”才是可行之策,对于新发行产品应该逐步拉长投资期限,以渐渐匹配所对应的资产期限。

      可以预见的是,“资金池”运作模式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过渡产物将退出历史舞台,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将回归代客本质,产品投向将更加具体和透明,产品收益分配将以真实投资资产带来的收益为准。

      当银行和投资者厘清了各自权责,一个崭新的银行理财时代将从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