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私募一季度业绩分化 首尾相差近80%
  • “交易强迫症”引股民共鸣
    悔不该用“压力资金”
  • 谁吃了你的利息 揭秘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玄机”
  • IPO停摆下的PE三大“生存脸谱”
  • 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环比下降
  •  
    2013年4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财富管理
    私募一季度业绩分化 首尾相差近80%
    “交易强迫症”引股民共鸣
    悔不该用“压力资金”
    谁吃了你的利息 揭秘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玄机”
    IPO停摆下的PE三大“生存脸谱”
    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环比下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IPO停摆下的PE三大“生存脸谱”
    2013-04-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徐维强 ○编辑 于勇

      

      IPO停摆半年多时间,众多PE投资机构备受煎熬。尽管IPO有望在近期重启,但面对大量排队等待的“IPO堰塞湖”,PE们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希望。无奈之下许多中小PE纷纷转型,寻求其他退出方式甚至“非常规方式”,而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PE则瞅准了当前许多资产质量良好的项目价格低廉的机会,成立并购基金等进行“抄底”。

      焦虑型:“退出”路在何方

      在A股IPO停滞之际,并购、境外上市成了众多PE公司常用的退出模式。也有一些PE采用了一些不常用的退出方式

      “现在很多中小PE的日子都挺难过。”深圳一家PE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多数股权投资公司的退出方式就是所投企业IPO上市,但随着去年以来IPO暂停,PE丧失了这一最主要的退出方式。基金毕竟都有期限,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而言,基金的存续期都较短,而许多项目都已经陆续到期,退出时间与之前预期不一致,这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持续运作。许多遭遇这一困境的中小PE公司“焦虑又难熬”。

      受影响的并不仅仅只有资金。这位人士介绍,由于PE所投的很多项目都属于资金密集型,一旦不能按期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展速度就会降下来,从而影响到申报条件。因而从去年以来,很多PE选择通过并购的方式退出部分项目。

      除了并购这一较多的模式外,众PE公司也寻求多种方式来实现退出,境外上市也是一大渠道。但相关人士分析,由于诚信等问题美国市场对于中概股存在质疑,而中国香港市场只是对特定几个行业感兴趣,其他行业估值并不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IPO暂停的特殊条件下,去年以来也催生出众多渠道,甚至包括很多不常用的退出方式。

      乐观型:转型另谋出路

      通过成立并购基金谋抄底,或改变以往投资领域,成了这类PE通常的做法

      IPO的停滞使得PE市场面临严寒,为此众多PE公司也纷纷寻求转型以度过寒冬。记者向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了解到,该集团即将成立相关的并购基金,目前已经找到大LP,并已经制定了相关方案。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很多项目受IPO暂停影响导致发展速度慢下来,但具备良好的盈利空间,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很不错,新成立的并购基金就是将这些出现下滑的项目收下来,这些项目的资产质量都不错,将来IPO重启后将有投资机会。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PE公司都已经放慢了投资速度,而且不再坚守以往的投资领域。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今年深创投不仅仅局限在一级市场进行资本布局,而且首次尝试展开二级市场的投资,目前深创投持有上市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69.40万股,位居十大流通股东之首。

      淡定型:IPO不开钱照样赚

      PE退出的方式多样,真正影响到PE收益的,并非是IPO的暂停。IPO的开与不开,与投资是否实现收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对于中小PE的煎熬,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PE公司则相对平和了许多。东方汇富董事长助理、东方银创基金总经理王乐京认为,对于IPO暂停导致的影响,成熟的LP、GP在募资阶段就应对项目上市的不确定性有充分的披露,基金在投资过程中不能按照原计划一步步实现,各方也能理解和接受。相对于很多同行的焦虑,王乐京坦言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感觉,此次暂停只不过是一场波折,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

      目前,东方汇富已经有几个申报、过会项目等待上市。对此王乐京表示,由于所投的企业有较好的成长性,利润不断增长,虽然IPO暂停但是企业利润增长没有暂停,低的有40%-50%,高的达到2倍多,如果按照原来的计划上市时还未必能有这么好的表现。王乐京认为,IPO暂停影响最大的是那些目的只是为了冲上市而做业绩的企业,一旦上市受阻第二年业绩就会大变脸,这种情况下出现焦虑也就在所难免。

      王乐京坦言,PE退出的方式多样,真正影响到PE收益的,并非是IPO的暂停。他分析,前几年有很多项目上市,但投资的PE却没有从中赚到钱。IPO的开与不开,与投资是否实现收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