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钱多多“造牛”记
  • 全球流动性泛滥 一天更比一天猛
  • 黑田东彦拍胸脯:没泡沫
  • 解读“迟到”的白宫预算案
  • 美股迭创新高是另一场泡沫?
  • 一定要谨防新危机!
  •  
    2013年4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海外
    钱多多“造牛”记
    全球流动性泛滥 一天更比一天猛
    黑田东彦拍胸脯:没泡沫
    解读“迟到”的白宫预算案
    美股迭创新高是另一场泡沫?
    一定要谨防新危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流动性泛滥 一天更比一天猛
    2013-04-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梁伟

      

      10日,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罕见地闹出“提前泄露”风波,不过,即便这份文件发出了偏“鹰派”的信息,但美股仍在当天大涨,两大股指均创出盘中和历史收盘新高。

      分析人士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等西方央行在宽松政策的退出方面可能更愿意冒“右倾”的风险,而非更为激进地选择过早退出,以免令脆弱的经济复苏夭折。这会给风险资产带来更加有利的环境。

      与此同时,西方流动性泛滥的局面也可能给经济增速更快的新兴市场带来副作用。

      美股无视利空

      撇开文件提前泄露的闹剧不管,美联储10日发布的前一次议息会议的纪要其实发出了对股市并不太有利的信息。

      根据这份针对3月19日至20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的纪要,多位决策官员认为,美联储应在今年下半年考虑缩减当前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只有“少数几位”决策成员仍认为,美国经济形势依然疲软,因此在今年底之前应当继续按照目前规模实施量化宽松。

      根据日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今年还将召开六次会议,分别是在4月30日至5月1日、6月18日至19日、7月30日至31日、9月17日至18日、10月29日至30日以及12月17日至18日。

      在美联储发布纪要后,美国股市一度承压,但很快,主要股指又恢复了升势。到了10日收盘,道指连续第二天创出历史收盘新高,标普500指数也大涨1.2%,创出盘中和收盘两项历史新高。

      “鹰派”意见难落实

      对于美股周三的顽强表现,不少市场人士都认为,这说明投资人并不相信美联储真的会像会议纪要所说的那样在年内退出宽松政策。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上次的议息会议是在本月初公布的异常疲软的非农就业报告之前举行的。因此,决策者对经济和就业的看法自那以来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

      3月份,美国的非农就业人数仅增长8.8万人,远低于前一个月的26.8万,创下九个月来最低水平。美联储已多次强调,就业市场改善是宽松政策退出的最主要前提。

      先锋基金前CIO、资深顾问加斯·索特本周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美股近期持续创新高,央行的宽松政策无疑是一大原因。眼下,美国的通胀仍相当温和。索特表示,他相信美联储在经济大幅改善前不会退出宽松政策。

      就央行退出宽松货币政策而言,不外乎有两种情况:一是退出太快、太早,导致经济陷入二次衰退;二是退出太慢,导致通胀大幅升温。索特表示,从历史上看,央行往往容易犯第二种错误,即退出太保守,太慢。他表示,相比在低迷时采取措施拉动经济,央行往往更擅长于遏制已经升温的通胀,只要他们有足够的决心。

      新兴市场需谨防风险

      和美国情况非常相似的还有日本。黑田东彦上任后,日本央行以美联储为标榜发起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量化宽松(QE)攻势。有投行预计,日本的这一轮QE的力度可能是美国的两倍。

      日本央行的激进措施,推动美元对日元本周一举突破99大关,一度逼近100整数关口,创下四年来新高。日本股市则持续飙涨,11日,日经指数再涨2%,达到2008年7月以来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以美日为代表的西方量化宽松,正在给增长更快的新兴市场带来潜在的风险。

      IMF总裁10日就警告说,美欧日央行采取的宽松政策措施,可能为新兴市场埋下了定时炸弹。她表示,新兴市场最大的担忧是大规模资本流入突然发生逆转,进而对经济造成冲击。

      拉加德注意到,过去五年,新兴市场企业外汇借贷增长了约50%。过去一年来,拉美的银行信贷增加了13%,亚洲增加了11%。

      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泛滥也可能加剧新兴市场的通胀压力。本周中国发布的通胀数据弱于预期,一度让国际市场如释重负。而在11日,韩国意外地顶住降息预期宣布按兵不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考虑到了外部货币环境已极度宽松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