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焦点
  • 5:焦点
  • 6:要闻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ST朝华未恢复上市先申请“摘帽”
  • 中石化打通浙江最大
    地下成品油输送管道
  • 大杨创世预计
    今年营收突破10亿元
  • 两大因素发酵促番茄酱涨价40% 中粮屯河等巨头将继续限产保价
  • 一汽轿车拐点明确
    一汽夏利颓势延续
  • 皖通科技
    首季增长靠卖资产
  • 两恢复上市公司季报显示 十大流通股东大多“坚守”
  • 各地达菲储备充分 上海医药无意扩产
  • 华能国际大股东
    “加码”重庆页岩气开发
  • 达安基因研制出H7N9检测试剂 何时可以临床使用尚不确定
  •  
    2013年4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公司·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公司·纵深
    *ST朝华未恢复上市先申请“摘帽”
    中石化打通浙江最大
    地下成品油输送管道
    大杨创世预计
    今年营收突破10亿元
    两大因素发酵促番茄酱涨价40% 中粮屯河等巨头将继续限产保价
    一汽轿车拐点明确
    一汽夏利颓势延续
    皖通科技
    首季增长靠卖资产
    两恢复上市公司季报显示 十大流通股东大多“坚守”
    各地达菲储备充分 上海医药无意扩产
    华能国际大股东
    “加码”重庆页岩气开发
    达安基因研制出H7N9检测试剂 何时可以临床使用尚不确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两大因素发酵促番茄酱涨价40% 中粮屯河等巨头将继续限产保价
    2013-04-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徐晶晶 ○编辑 全泽源

      

      记者近日走访新疆兵团农业局和相关上市公司了解到,由于去年番茄歉收及企业限产保价,今年番茄酱价格出现了明显反弹。截至目前,今年新酱的报价已在1000美元/吨以上,同比上涨40%左右。而主营番茄酱的中粮屯河等公司表示今年将继续限产保价。

      新疆番茄酱价格同比涨40%

      随着气温转暖,新疆番茄陆续开始播种、移栽。虽然新榨季要到7月才来临,但是今年新酱的报价已在1000美元/吨以上,与去年同期报价相比上涨40%左右,远远高于最低点600美元/吨。同时,库存番茄酱价格也在上涨,乐观估计全球番茄酱库存将在7、8月份消化完毕。总体而言,预计后续番茄酱价格还能小幅上扬。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番茄酱行情向好主要基于两大原因:一是去年世界两大番茄产地地中海沿岸和中国北方(主要是新疆与内蒙)因气候不佳导致番茄产量大幅下降,其中内蒙番茄产量下降2/3以上;二是2012年,国内主要番茄制品企业联合发起限产保价策略,主动下调番茄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以期逐步改善2009年以来出现的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

      目前新疆番茄加工企业在900美元/吨即可盈利。截至2012年末,番茄制品收入分别占中粮屯河主营收入约40%;占*ST中基主营收入约97%;占冠农股份主营收入约17%。*ST中基目前停牌。

      限产保价或终结番茄“熊市”

      记者近日获悉,龙头企业2013年还将继续实施限产保价策略。中粮屯河方面对记者表示,今年公司自种番茄和合同种植番茄产量预计在160万吨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预计占全国产量近三分之一。*ST中基、冠农股份均为新疆兵团旗下上市公司。今年,兵团计划种植番茄40万亩,与2012年面积相当,远远低于高峰期的78万亩。《新疆兵团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兵团工业用番茄产量为272.30万吨,同比下降41.6%;番茄酱产量约42.4万吨,同比下降49.3%。

      2008年之前,每年上半年,国内番茄酱基本都可销售完毕。受上一波番茄酱上行行情影响,2009年开始,国际番茄酱市场进入供大于求、去库存阶段。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全国番茄产量预计在500万吨,供需或将维持平衡,甚至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业内人士判断,若产量得以控制,始于2009年的番茄“熊市”将在今年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新疆兵团共有50家番茄制品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规范行业发展,近日兵团成立番茄协会。番茄巨头*ST中基的大股东兵团第六师副师长曾超出任会长,*ST中基一高管任常务副会长。新疆兵团表示,协会将引导会员企业加强沟通,协商番茄种植面积、出台番茄收购指导价格和番茄制品出售指导价格,从而避免行情好时打价格战哄抢原料,行情差时打价格战出售番茄制品,促进番茄行业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