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焦点
  • 5:焦点
  • 6:要闻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国五条威力初显
    北京楼市开始降温
  • 海外融资成本较低 多家内地房企欲赴港IPO
  • 文化搭台助推地价十年涨十倍 兴教寺拆迁事件拷问“曲江模式”
  • 穿上文化的衣 不能丢了文化的魂
  •  
    2013年4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公司·地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公司·地产
    国五条威力初显
    北京楼市开始降温
    海外融资成本较低 多家内地房企欲赴港IPO
    文化搭台助推地价十年涨十倍 兴教寺拆迁事件拷问“曲江模式”
    穿上文化的衣 不能丢了文化的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穿上文化的衣 不能丢了文化的魂
    2013-04-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郑培源 ○见习编辑 华笑丛

      

      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兴教寺拆了几间僧房,结果在海内外引发一场轩然大波,这应当是主事者意料之外的。海内外舆论如此关注兴教寺,固然是因为不了解申遗和灵塔保护的实际情况出现误解,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民众痛恨近年来出现的披着“文化”外衣谋取商业利益,甚至不惜损害文化之魂的杀鸡取卵式式的做法。

      分析文化产业背后的逻辑,两条并行而时有交叉的线隐约可见。一是政治、经济的需要——为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企业发展、刺激投资和消费,文化产业、文化项目确实有着极大的优势;一是文化、宗教的独特精髓所在,它专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和超越,独立于权力和财富之外。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上的扶持与投入,但如果让政治经济的需要抛弃了信仰与精神,在二者出现矛盾时蛮横的用权力进行压制,显然会将文化中最宝贵的东西扼杀。

      一些以文化之名,行牟利之实的“文化圈地”玩家、“宗教二道贩子”,真面目已渐渐被认清。从近年来曝出的法门寺、各佛教名山上市事件,到全国各地圈地建设影视基地、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不少项目落地之后并无多少文化企业之实,而只是借机低价拿地,再进行商业开发赚取超额利润,而真正的文化企业、文化人士反而被排斥在利益格局之外。

      走在西安曲江新区,设计新潮而古韵犹存的街景令人印象深刻,曲江模式为西安增添了不少色彩,我们应当肯定有关部门为了发展经济、推动旅游做出的种种努力。但我们更希望在兴教寺及类似项目上,主事者能够拿出足够的智慧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而这一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到寺庙独特的生态和宗教人士的诉求。正如一位西安当地百姓所说,我喜欢的兴教寺就是一个哪怕有点破败的小庙,而绝不是一个赚钱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