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文化的衣 不能丢了文化的魂
2013-04-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郑培源 ○见习编辑 华笑丛
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兴教寺拆了几间僧房,结果在海内外引发一场轩然大波,这应当是主事者意料之外的。海内外舆论如此关注兴教寺,固然是因为不了解申遗和灵塔保护的实际情况出现误解,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民众痛恨近年来出现的披着“文化”外衣谋取商业利益,甚至不惜损害文化之魂的杀鸡取卵式式的做法。
分析文化产业背后的逻辑,两条并行而时有交叉的线隐约可见。一是政治、经济的需要——为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企业发展、刺激投资和消费,文化产业、文化项目确实有着极大的优势;一是文化、宗教的独特精髓所在,它专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和超越,独立于权力和财富之外。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上的扶持与投入,但如果让政治经济的需要抛弃了信仰与精神,在二者出现矛盾时蛮横的用权力进行压制,显然会将文化中最宝贵的东西扼杀。
一些以文化之名,行牟利之实的“文化圈地”玩家、“宗教二道贩子”,真面目已渐渐被认清。从近年来曝出的法门寺、各佛教名山上市事件,到全国各地圈地建设影视基地、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不少项目落地之后并无多少文化企业之实,而只是借机低价拿地,再进行商业开发赚取超额利润,而真正的文化企业、文化人士反而被排斥在利益格局之外。
走在西安曲江新区,设计新潮而古韵犹存的街景令人印象深刻,曲江模式为西安增添了不少色彩,我们应当肯定有关部门为了发展经济、推动旅游做出的种种努力。但我们更希望在兴教寺及类似项目上,主事者能够拿出足够的智慧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而这一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到寺庙独特的生态和宗教人士的诉求。正如一位西安当地百姓所说,我喜欢的兴教寺就是一个哪怕有点破败的小庙,而绝不是一个赚钱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