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禽流感“伤不起”
    家禽养殖业损失超170亿
  • 高盛放言:忘了黄金,去买天然气
  • 宽带中国专项行动启动 移动互联产业成新亮点
  • 成品油价下周或迎来新机制后首调
  • 大秦线检修难改电煤疲态 价格或继续承压
  • 天然气成“硬通货”不靠谱
  •  
    2013年4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要闻
    禽流感“伤不起”
    家禽养殖业损失超170亿
    高盛放言:忘了黄金,去买天然气
    宽带中国专项行动启动 移动互联产业成新亮点
    成品油价下周或迎来新机制后首调
    大秦线检修难改电煤疲态 价格或继续承压
    天然气成“硬通货”不靠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天然气成“硬通货”不靠谱
    2013-04-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贤佳 ○编辑 陈其珏

      ⊙记者 朱贤佳 ○编辑 陈其珏

      

      高盛建议投资者“卖出黄金,买入天然气”的报告令人们首次看到作为硬通货的黄金有被天然气取代的可能,而国内如星火燎原的天然气涨价似乎成为注脚。对此,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天然气在全球范围内还难以成为主力能源,更难作为硬通货;而国内涨价也不是非涨不可,以改革代替涨价更可行。在他看来,两大石油公司应以其他品种盈利补贴天然气。

      资源价改是大势所趋,但价改不等于涨价。林伯强指出,涨价要考虑需求和承受力的问题。“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比煤炭更干净,未来在大城市有更大作为,会呈现需求爆发;天然气的‘贵’也是摆在面前的事实,因此价改要考虑消费终端的承受力。因国内补贴国外等因素,天然气确实存在涨价压力。但有压力并不代表必须涨价,以定价机制改革代替全面涨价更可行。从目前的经营状况看,中石油、中石化盈利能力很好,可以以其他能源品种的盈利补贴天然气。”他对本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消费需求逐年增长,因此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势在必行。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0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天然气进口量(含LNG,即液化天然气)425亿立方米,增长31.1%;表观消费量1471亿立方米,增长13.0%。根据我国能源消费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要达到2600多亿立方米。据此测算,到2015年我们可能要进口约1400亿立方米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