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城里人心痛 城外人手痒
  • 外溢影响猛如虎
  • 重磅会议鱼贯登场
    旧病新症一起治
  •  
    2013年4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海外
    城里人心痛 城外人手痒
    外溢影响猛如虎
    重磅会议鱼贯登场
    旧病新症一起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城里人心痛 城外人手痒
    2013-04-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陈其珏
      □上周五 大跌近5%
      □本周一 暴跌近10%
      □本周二 反弹收高近2%
      □本周三 继续止跌回升
      华尔街知名黄金投资人约翰·鲍尔森今年在黄金投资方面至少损失超过15亿美元
      金价大跌让黄金的持有“大户”——各国央行损失不小,过去一周就高达5600亿美元
      金价下跌让很多消费者无法抵挡。图为昨日广东东山百货大楼内很多人排队买黄金

      被视为30年不遇的本轮金价暴跌让几家欢乐几家愁!

      华尔街知名对冲基金经理鲍尔森是“最受伤”的一个。因为重仓黄金类资产,他今年以来的黄金投资损失超过15亿美元。而全球央行的黄金储备也缩水数千亿美元。

      不过,黄金大跌之际也不乏喝彩声。在亚洲等不少地区,金价下跌让实物黄金的刚性需求得以释放,最近几天实物黄金购买量持续上升,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抢购潮。

      无论如何,就长期投资前景而言,黄金依然被看好。尽管很多人认为金价可能还有下跌空间,但对中长期黄金前景看好的仍大有人在。

      甚至有一些人猜测,央行等金市的重量级买家,比如中国、印度等,可能趁这一轮黄金下跌买入。世界黄金协会2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央行去年买入黄金的总量,创下近半个世纪以来之最,主要受到外储多元化需求推动。

      有分析认为,那些有黄金买入需求的机构可能只是在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再大举买入。

      “当前的很多迹象只是让他对黄金更加看好。”Baker Steel资本合伙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贝克尔说,来自印度的黄金需求过去几天已有所增加,而中国的相关需求数据也并不太差。两国是全球前两大黄金消费国。

      鲍尔森基金合伙人、黄金策略师约翰·里德称,联邦机构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印钞,这会增加黄金作为替代货币的需求。正是对于全球纸币贬值的预期,确保了黄金作为一项长期投资的吸引力。

      美银美林的一份最新报告称,黄金接下来的下跌空间可能还有150美元左右。该行称,考虑到珠宝等实物需求前景强劲,金价有充分的动力稳定在1500美元以上,即便投资人仍在净卖出黄金。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陈其珏

      金价暴跌双刃剑

      对冲基金损失惨重

      金价大跌让一些最知名的黄金投资人损失惨重。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华尔街知名黄金投资人、对冲基金经理约翰·鲍尔森今年在黄金投资方面损失惨重,预计至少超过15亿美元。

      今年迄今,国际金价的累计跌幅已接近20%。

      据悉,鲍尔森在黄金上的损失超过了几乎所有其他对冲基金经理,主要因为他大胆押注黄金的策略。自2009年以来,鲍尔森对冲基金一直将大部分资金投入黄金类资产,包括ETF和黄金类股票。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鲍尔森押注黄金的策略仍给他和他的客户带来了不菲回报。有媒体引述鲍尔森基金的一份声明称,其在2009年4月的黄金平均建仓成本仅为950美元左右。

      对于鲍尔森等坚定的黄金多头而言,黄金仍是一项长线的必备资产。

      鲍尔森在2008年高价聘请的高级顾问——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尽管目前美国的通胀问题仍不明显,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急剧扩张,最终将导致银行信贷的快速增长,进而诱发高通胀。

      各国央行外储严重缩水

      金价大跌让黄金的持有“大户”——各国央行也损失不小。据彭博统计,过去一周以来国际金价暴跌,给全球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带来了5600亿美元左右的价值损失。

      中央银行是黄金暴跌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各国央行目前持有的黄金总量达到31694.8吨,占全部黄金产量的19%。在连续上涨12年之后,目前金价较2011年创下的纪录高点已下跌28%。

      不过,对央行来说,黄金下跌也并非全是坏处。比如,金价下跌可为伯南克等主张继续实施宽松政策的官员提供更充足的依据。在很多人看来,货币宽松正是推高金价的一大要素。

      分析师表示,当前金价大幅下跌,可见主要经济体的通胀还未成为问题。这也可以从近期美国、中国等发布的最新通胀数据看出端倪,周二公布的美国CPI甚至罕见地出现下滑。通胀温和,给央行继续实施政策刺激创造了空间。

      消费者拍手称快再现抢购

      在感叹有生以来最惨烈的金价下跌的同时,很多消费者或多或少也有些动心,考虑是否要出手逢低买入。毕竟,在这之前,金价的持续上涨让很多有购买需求的人望而却步。

      国际金价的下跌,让市场上的黄金饰品价格也随之大幅走低,这样的绝好机会,让很多刚性需求人士无法抵挡。在中国香港,这几天一些珠宝连锁店出现了顾客抢购黄金饰品的现象。大家都纷纷利用黄金价格数十年来最大幅度的回调买入。在铜锣湾等购物区,各家珠宝店的金条自上周晚些时候以来已售罄,本地和外来的游客都在大量购买实物黄金。中小黄金零售商也表示,这周前两天的销售额比平时至少高出50%。

      金价大跌之际,正值全球最大黄金消费国印度每年4月到6月的黄金购买旺季。每年的这个时间段,恰逢印度婚礼季到来之前,按照习俗,新娘在出嫁时会收到作为礼品的黄金。

      世界黄金协会驻印度董事总经理索马桑德朗预计,随着印度婚礼和节日季节的到来,近期的市场前景依然强劲。

      在世界其他地区,黄金的实物需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温迹象。据报道,在中东主要黄金交易市场迪拜,自金价下跌以来需求明显上升。而在央行大举推行量化宽松的日本,市场人士也开始看到因通胀预期而诱发的实物黄金购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