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145:信息披露
  • A146:信息披露
  • A147:信息披露
  • A148:信息披露
  • A149:信息披露
  • A150:信息披露
  • A151:信息披露
  • A152:信息披露
  • A153:信息披露
  • A154:信息披露
  • A155:信息披露
  • A156:信息披露
  • A157:信息披露
  • A158:信息披露
  • A159:信息披露
  • A160:信息披露
  • A161:信息披露
  • A162:信息披露
  • A163:信息披露
  • A164:信息披露
  • A165:信息披露
  • A166:信息披露
  • A167:信息披露
  • A168:信息披露
  • A169:信息披露
  • A170:信息披露
  • A171:信息披露
  • A172:信息披露
  • A173:信息披露
  • A174:信息披露
  • A175:信息披露
  • A176:信息披露
  • A177:信息披露
  • A178:信息披露
  • A179:信息披露
  • A180:信息披露
  • A181:信息披露
  • A182:信息披露
  • A183:信息披露
  • A184:信息披露
  • A185:信息披露
  • A186:信息披露
  • A187:信息披露
  • A188:信息披露
  • A189:信息披露
  • A190:信息披露
  • A191:信息披露
  • A192:信息披露
  • 首尝“完全对冲”策略 公募基金踏入“对冲基金”门槛
  • ETF继续遭遇净赎回 南方沪深300ETF缩水规模最大
  • 总规模徘徊不前 基金公司规模排名“大变脸”
  • 平安“护身符”:精英阶层的健康守护神
  •  
    2013年4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财富管理
    首尝“完全对冲”策略 公募基金踏入“对冲基金”门槛
    ETF继续遭遇净赎回 南方沪深300ETF缩水规模最大
    总规模徘徊不前 基金公司规模排名“大变脸”
    平安“护身符”:精英阶层的健康守护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尝“完全对冲”策略 公募基金踏入“对冲基金”门槛
    2013-04-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内基金在股指期货领域上已开始告别小打小闹的历史格局,逐步接轨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策略

      ⊙记者 周宏 ○编辑 于勇

      聚焦基金一季报

      公募基金终于开始在股指期货上大显身手。

      今日结束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至少有6只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货合约,其中,国泰保本混合基金一家就持有IF1304合约207张,市值超过1.55亿元,对冲其期末股票市值达70%以上。

      这意味着,国内基金在股指期货领域上已开始告别小打小闹的历史格局,逐步接轨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策略。继近年理财产品多元化、工具化的革新之后,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求新求变、嫁接对冲策略,或许将探寻出一条绝对收益的投资新路。

      

      六家基金参与股指期货

      根据最新披露的一季报,业内至少有六只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货。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泰保本混合基金,截至3月末,该基金持有股指期货IF1304空头合约207张,合约市值超过1.55亿元,几乎相当于期末该基金同期股票持股市值2.26亿的70%,这已经是“全面对冲”策略的对冲比例了。

      一季报还显示,国泰保本在IF1304合约的空头交易中公允价值变动为583万元,明显小于同期期货价值变动,这意味着该基金在投资中很可能采用了“动态对冲策略”。

      除了国泰保本以外,博时行业基金持有IF1306合约30张,期末市值2200万元左右,相当于同期股票市值的5%,南方成长基金持有空头合约期货30张,对冲期末股票市值约3%。信诚500基金、信诚300基金,华夏300ETF在内的指数产品亦在期末持有3至69张不等的期货合约,相当于股票市值0.6%至0.3%。上述基金显然也在积极尝试局部对冲或流动性管理策略。

      

      “对冲策略”提升绝对收益

      上述基金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国泰保本混合基金。这不仅是因为它投资股指期货的规模在业内最大,更因为其对冲比例接近持股市值的70%,已足够改变其产品的收益特征。

      该基金一季报也显示,国泰保本基金在一季度内盈利4.17%,居业内第二,但波动率只有0.19%。与同类产品相比,波动率约低一半左右。以基金回撤幅度和波动水平看,该保本基金的近一季度的净值变动风格已很接近一只绝对收益产品。

      国泰保本基金经理沙骎向记者证实,国泰保本基金确实是有意识的增加了股指期货的对冲应用。

      “大规模使用股指期货是2012年年中的事情,此后逐步加大投资比例,在过去4个月中,国泰保本的最高对冲比例达到100%,最低比例则低于30%。”据悉,通过动态的调整对冲比例,国泰保本基金在去年12月初及时增大攻击杠杆,又在今年3月初降低指数风险暴露,在完成保本的前提下,增加了获取绝对收益的能力。

      “总体感觉,对冲策略的使用有三个好处:第一,使保本基金在成立初始期,明显的提升投资进攻性;第二、在市场行情趋势性变化时,可以大大降低交易冲击成本,提升投资灵活性;第三是在行情趋势不明时,降低系统风险,专注选股的绝对收益。” 沙骎说。

      而这个策略也是海外机构大规模投资所经常采用的策略,公开信息显示,中国香港市场上的国际大型机构如花旗、摩根大通等机构,通常都会采用类似“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的投资策略,更好优化其长期的投资收益和风险配比。

      

      投资股指期货 考验和限制仍多

      当然,公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目前还有不少的考验和限制。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必须申请套期保值资格,公募基金在申请流程和资格上通常比较严格,周期也比较长。另外,交易所对于套保者的最大持仓规模和交易手数都有限制,因此,在市场变化剧烈时,也偶有应用受限之感。

      当然,能否适应期货市场的交易风格和特征对于公募基金经理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沙骎也承认这是一大考验:“公募产品总体上是个多头和长期投资的思维,但是股指期货则是杠杆产品,这其中有交易思想和市场特征和公募产品的差距是比较大的。”

      但无论如何,通过引入股指期货,分离绝对收益的方向已经在国内市场上有了先例。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进展。从海外产品进程看,把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分离,各自发展是最近十年的投资方向,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冲基金的兴起。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2013年一季度始,中国的公募基金已踏入了对冲基金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