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145:信息披露
  • A146:信息披露
  • A147:信息披露
  • A148:信息披露
  • A149:信息披露
  • A150:信息披露
  • A151:信息披露
  • A152:信息披露
  • A153:信息披露
  • A154:信息披露
  • A155:信息披露
  • A156:信息披露
  • A157:信息披露
  • A158:信息披露
  • A159:信息披露
  • A160:信息披露
  • A161:信息披露
  • A162:信息披露
  • A163:信息披露
  • A164:信息披露
  • A165:信息披露
  • A166:信息披露
  • A167:信息披露
  • A168:信息披露
  • A169:信息披露
  • A170:信息披露
  • A171:信息披露
  • A172:信息披露
  • A173:信息披露
  • A174:信息披露
  • A175:信息披露
  • A176:信息披露
  • A177:信息披露
  • A178:信息披露
  • A179:信息披露
  • A180:信息披露
  • A181:信息披露
  • A182:信息披露
  • A183:信息披露
  • A184:信息披露
  • A185:信息披露
  • A186:信息披露
  • A187:信息披露
  • A188:信息披露
  • A189:信息披露
  • A190:信息披露
  • A191:信息披露
  • A192:信息披露
  • 给明天系一次规范转型机会
  • 另一场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资本博弈——对当下流动性宽松和经济增长背离的观察与分析
  • 期待形成完全自主品牌的中国汽车
  • 红会信任危机未消 企业捐赠成慈善主体
  • 且慢出手,国际黄金价格可能尚未见底
  • 透视农夫山泉“标准门”
  •  
    2013年4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给明天系一次规范转型机会
    另一场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资本博弈——对当下流动性宽松和经济增长背离的观察与分析
    期待形成完全自主品牌的中国汽车
    红会信任危机未消 企业捐赠成慈善主体
    且慢出手,国际黄金价格可能尚未见底
    透视农夫山泉“标准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待形成完全自主品牌的中国汽车
    2013-04-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郁慕湛

      ⊙郁慕湛

      

      2013上海国际车展人潮如流,场面火爆。在总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家厂商参展的展会上,中国经济放缓、国际不景气之类的概念似乎变得很遥远。

      自2008年暴发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就几乎成了世界上唯一继续旺销的汽车市场,中国市场也成了世界各著名品牌的汽车商角逐的主战场。不过,现在中国经济增速确实正在放缓,十八大之后反腐倡廉风暴正紧,三公消费受到严格限制,这都给车市带来了难以估计的不确定因素。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我国进口车数量却同比大幅下滑19.4%。而根据德国宝马公司的预计,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将以6%至9%的幅度增长,去年宝马在中国同比增40%左右,售出了约32.6万辆汽车。可是在一向以众多高档名车展出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不仅观众热情依然,参展商更怀有积极进取志向。

      通用宣布,该公司计划于未来三年将中国产能提高30%,增加4个工厂和6,000名工人。上述投资将使得通用汽车在中国的产能提高至500万辆,相当于该公司2012年全球产量的一半有余。而克莱斯勒集团则希望从明年开始在中国生产Jeep品牌车。这些举动看似疯狂,实质还是那些世界著名品牌汽车商不愿意放弃世界汽车利润最丰厚之一的中国市场。他们准备在已经减速的中国市场展开新一轮更残酷的竞争。

      本届上海国际车展上,不光有国际著名品牌的高档车,各自主品牌车也全力参展,上汽荣威、长安睿骋、北汽绅宝、观致、比亚迪、奇瑞、长城、华晨中华和吉利全球鹰新款等,齐齐登场,全线猛攻。

      若干年前,众多自主品牌还处在几乎同一起跑线上,或者为获得一个目录而奔走呼号,或者为收购一个壳而四处运作,如今,这些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之路已泾渭分明。有的品牌还稍显稚嫩,而有的已经致力于中高端汽车市场。一句话,今年上海车展上,无论产品、技术还是规模、实力,自主品牌都将完成一次新的飞跃。

      可是,这众多的自主品牌汽车中不少都是合资的自主品牌。三十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其实主要是合资汽车工业的发展。虽然这对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可多年来,国内的合资汽车企业实质上成了国外汽车品牌的代工厂,核心技术等一直都掌握在外方手中,对于合资企业的支配,外方也一直处于强势地位。更重要的是,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一个国家产业水平的本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始终打不出来。因此,中国目前只能算是“汽车大国”而绝不是“汽车强国”。

      合资自主品牌当然也算是自主品牌。不过,合资自主品牌原来定为在合资品牌中端车型和自主品牌低价小型车、紧凑型车之间,合资自主品牌可以占领这么一个细分市场。可是随着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再加上这两年合资企业越来越多地向低端市场延伸时,这样的缝隙变得愈加狭窄,因此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就很难行俏。

      且慢说合资自主品牌究竟能走多远,真正要想与国际著名品牌车在中高端市场分庭抗礼,还得靠完全自主的品牌车。所以,有了这么多合资自主品牌打底,政府完全有条件加紧引导、整合、发展、做强,在目前各完全自主品牌车竞争的基础上,争取早日做成一至两个完全自主品牌的中国汽车。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