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145:信息披露
  • A146:信息披露
  • A147:信息披露
  • A148:信息披露
  • A149:信息披露
  • A150:信息披露
  • A151:信息披露
  • A152:信息披露
  • A153:信息披露
  • A154:信息披露
  • A155:信息披露
  • A156:信息披露
  • A157:信息披露
  • A158:信息披露
  • A159:信息披露
  • A160:信息披露
  • A161:信息披露
  • A162:信息披露
  • A163:信息披露
  • A164:信息披露
  • A165:信息披露
  • A166:信息披露
  • A167:信息披露
  • A168:信息披露
  • A169:信息披露
  • A170:信息披露
  • A171:信息披露
  • A172:信息披露
  • A173:信息披露
  • A174:信息披露
  • A175:信息披露
  • A176:信息披露
  • A177:信息披露
  • A178:信息披露
  • A179:信息披露
  • A180:信息披露
  • A181:信息披露
  • A182:信息披露
  • A183:信息披露
  • A184:信息披露
  • A185:信息披露
  • A186:信息披露
  • A187:信息披露
  • A188:信息披露
  • A189:信息披露
  • A190:信息披露
  • A191:信息披露
  • A192:信息披露
  • 敏感期股价高调异动
    万福生科遭临停核查
  • “举国体制”全力推进
    我国正式启动5G研究
  • 山西天然气借壳事宜再生变
    ST宏盛神秘“战投”提前开溜
  • 一个月三度参与定增
    刘益谦:谨慎做多防踏空
  •  
    2013年4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公 司
    敏感期股价高调异动
    万福生科遭临停核查
    “举国体制”全力推进
    我国正式启动5G研究
    山西天然气借壳事宜再生变
    ST宏盛神秘“战投”提前开溜
    一个月三度参与定增
    刘益谦:谨慎做多防踏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山西天然气借壳事宜再生变
    ST宏盛神秘“战投”提前开溜
    2013-04-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天然气”)借壳ST宏盛方案中凭借一笔“过桥资产”,神秘“战略投资者”张金成一度晋升ST宏盛第二大股东,可随后,张金成却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对ST宏盛5%股权的抛售。而就在今日,ST宏盛发布停牌公告称,“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需对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行重新评估论证。”

      ⊙记者 夏子航

      ○见习编辑 华笑丛

      重组再起波澜

      ST宏盛公告称,鉴于重组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经申请,公司股票自4 月23日起停牌,预计复盘时间不迟于5月3日。

      目前尚无法获知公司所称“不确定性”的具体所指,但这至少预示ST宏盛重组前景添加了一份不明朗。

      去年12月31日,暂停上市3年之久的ST宏盛发布重组方案,称之前与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进行的重组洽谈,由于时间问题,最终未能完成;ST宏盛抛出的新的重组方案,将拥有的莱茵达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45%股权与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持有的山西天然气100%的股份进行资产置换。

      公告显示,置出的资产预估值为1.26亿元,而置入资产预估值高达32亿元,超出置出资产交易价格的差额部分由公司发行不超过4.48亿股股份购买。此外,ST宏盛还将配套融资,定增价格为6.86元/股。

      如果资产置换完成,国新能源将成为ST宏盛控股股东,山西天然气则借壳ST宏盛登陆资本市场,ST宏盛主营业务也将变身为天然气输气管输建设等。此后,ST宏盛于今年2月8日获准恢复上市。

      ST宏盛重组方案面临诸如国资委、外资主管部门及证监会的审核程序,2月ST宏盛管理层曾“埋下伏笔”:“山西天然气因其业务类型的客观因素,尤其是土地使用权的办理等,使其在达到上市公司审计、评估及盈利预测等工作的合规性上,仍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压力。此外,相关股东沟通工作、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进度等均可能对资产重组的时间进度产生重大影响,双方取消交易的风险仍然存在。”

      “战投”掐点抛售

      重组方案生变,给ST宏盛的前景蒙上一团迷雾。值得关注的是,曾在ST宏盛重整中担当关键角色的战略投资者张金成,却在坏消息发布前悄悄进行了减持。

      去年3月,ST宏盛的重整计划出台,自然人张金成成为ST宏盛的战略投资者。据公告,破产重整期间管理人将以公司资本公积转增的共计2575万股用于向战略投资者莱茵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张金成换取其持有的莱茵达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45%股权,待上述股权过户至管理人名下时,管理人将2575万股股权让渡给战略投资者张金成,从而有助ST宏盛阶段性解决持续经营能力问题。

      去年10月,上述2575万股股份被过户至张金成名下,张金成自此持有ST宏盛16%股权,为第二大股东。

      张金成的突然出现遭遇市场的质疑,去年10月18日ST宏盛还曾发布澄清公告,称张金成持有ST宏盛股票的目的为财务投资,属于自己个人投资,不存在替其他人代持的情况。

      今日,ST宏盛公告,张金成将其持有的部分股份办理了股权质押登记手续,随后ST宏盛根据股东名册对比发现,张金成同时存在股份减持的情况,昨日下午17时20分,公司收到张金成提供的关于其股份减持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截止4月19日收盘,张金成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累计减持ST宏盛5%股权。 截止4月19日收盘,张金成还持有ST宏盛约1770万股(其中:限售流通股776万股,无限售流通股993万股),占总股本的11%。

      报告书显示,张金成称减持目的为处置资产需要,并且在未来12月内不排除继续处置其已拥有权益的股份。

      ST宏盛自2月8日复牌后,曾自2月18日起连拉9个涨停,最新收于16.01元/股。